100分阅读网 > 其他小说 > 兰芳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弘历做错了选择
    赵学宁差点被弘历这言之凿凿的样子给气笑了。



    “对,你是皇帝,你要用银子,没人敢反对,但是你知道我一年能收入多少银子吗?”



    “多少?”



    “两万三千一百两,这是我给大总统这个职位定下的合法收入。”



    赵学宁这么一说,弘历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你是想标榜你是个节约过日子的人?还是说你也想要玩那些节俭的把戏,要在自己的身上打满补丁装穷人?”



    赵学宁摇了摇头。



    “没有啊,我只是单纯的要这么做而已,大总统只是一个职位,和所有官员一样,都是职位,都可以领取合法的收入,大总统的收入是两万三千一百两白银。



    虽然说我也定下了比如餐食福利、服装福利之类的东西,在工作的时候吃饭还有工作服之类的是国家支出,不需要個人支出。



    但是家庭用度,子女教育用度之类的,完全是属于个人支出方面,是不能动用国家费用的,所以严格来说,一年到头我能为自己还有家人合法动用的资金,也就是两万三千一百两白银。



    伱看看我和我的一家子,一年最多用两万三千一百两百银,而你和你的一家子,一年所用估计是我的一百倍,一百倍还要不止!



    你觉得咱们两家中间差的这九十九倍的银子都用去干什么了?是拿出去补贴给老百姓让他们读书认字讲道理还是堆在仓库里面让大银子生小银子?”



    弘历渐渐明白了赵学宁的意思。



    “你是在嘲讽朕奢侈无度吗?”



    “对!我就是在嘲讽你,你应该看得出来吧?”



    赵学宁冷笑道:“仅仅是吃穿和零用,你们一家子都能花掉几百万两银子,就更别说其他的用途了,军费我都不算你的。



    什么修宫殿,什么巡游江南,什么承德避暑山庄,这些单纯为了你个人享受的事情,你要花多少银子呢?按少了算,我就算你是足够节俭的,一年花五百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但凡能省下来投入到教化领域,你觉得能够设置多少官办学府?能够让多少孩子吃上一顿免费的饭?又能够让多少孩子为了这顿免费的饭食进入到学府里呢?



    一年两年三年,可能见效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十年呢?二十年呢?十年可以省五千万两银子出来,二十年可以省一亿两银子出来!



    弘历,我问你,这一亿两银子能设置多少学府?能教化多少百姓?能让整个中华多出多少文化人?他们受到的教育不是忠君教育,他们从小就会在怀疑君主厌恶君主的氛围当中成长!



    他们会认可共和,他们会接受大总统的存在,而不是皇帝的存在,从秦始皇开始,你们花了快两千年的时间,让所有中华儿女最终接受了皇帝的存在!



    让他们相信皇帝是天子,让他们相信皇帝生来就有无上权力,而我要告诉你,我只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就能让你们这两千年的努力毫无意义!



    到那个时候,你觉得如果有人想让我做皇帝的话,还会有多少人支持的?你觉得到那个时候,就算我突然想要做皇帝了,感到惊讶诧异无法接受并且反对的人又有多少呢?



    告诉你,弘历,这条路,我既然走上去了就会一条路走到底!我就算跪着爬,我也要爬到目的地!绝不允许中华大地上再次出现皇帝!我绝不允许你这样的人再次出现!



    弘历,你很聪明,但是我要告诉你,你的经验很快就不实用了,中华大地要迎来的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你可以预判你经历过的事情,但是你又怎么预判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对于你完全不懂的事情,你还敢言之凿凿的说共和国会变回帝国,你哪儿来的底气?一个全心全意愚民弱民的独夫恶贼居然还要指导我?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隔着监狱的铁栅栏,赵学宁代表全新的光明的未来对着身处阴暗之地的弘历一顿迅猛输出,把弘历说的毫无还嘴之力。



    赵学宁说得对。



    弘历可以预判他经历过的事情,他可以从人性最阴暗的角度出发去判断兰芳的政治斗争,但是他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怎么知道会怎么发展?



    全民教化开启民智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



    当这个国家变成他完全不熟悉的样子的时候,他自然就失去了他所引以为傲的经验的价值,过往的一切经验都会宣告无效,所以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专制皇帝的巅峰面对冉冉升起的共和之星,仿佛已经看到了属于自己这个旧时代的末日即将来临。



    可他不甘心,他执掌天下最高权柄五十三年,那般美好的让人陶醉的权力和过往就此化为飞灰,他如何能心甘情愿?



    他的帝国可以覆灭,但是赵学宁的共和国绝对不能存在,他的失败固然可惜,可是赵学宁的成功更让他死不瞑目。



    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赵学宁提出的策略,他也不知道那么多银子砸下去是不是真的就没有效果,是不是真的就砸不出一个共和国。



    万一真的能成呢?



    万一他就真的成为了一个独夫民贼、为后人耻笑,又该如何呢?



    时至今日,弘历依然不愿意接受自己必将遗臭万年的事实。



    可是赵学宁不会给他一丝丝翻盘的机会。



    他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他只需要培养自己人,不着急吃一锅夹生饭,他要把整个旗人阶层包括地方上的协作者一并铲除,不留任何遗老遗少。



    铲除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铲除,后患无穷!



    与弘历的谈话更加坚定了赵学宁要彻底清洗带清残余势力的决心,于是赵学宁把永琰推入了弘历的牢房之后便转身离去,准备去颁布更加严格更加彻底的清算政策。



    主打一个干干净净、高温灭菌。



    赵学宁和弘历做口腔体操的时候,永琰一直都在旁边低着头默默地听着。



    他只觉得自己在这两个人面前根本排不上号,这两人之间的交流他根本听不懂多少,也谈不上插话说几句之类的。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老父亲输了,不仅战场上打火炮输了,在监狱里打嘴炮也输了,他尴尬地站在了老父亲的身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打破父子之间沉默氛围的人是弘历。



    在赵学宁离开大约十几分钟之后,伴随着弘历长长的一声叹息,一直站在一边不知所措、像是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的永琰抬起了头看向了他的老父亲。



    “朕做错了选择,朕不应该选你当继承人,如果大清没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尚且算是一个守成之主,然而大清风雨飘摇之际,朕应该选择的是你那些颇有进取之心的兄弟,而不是你。”



    永琰有些意外,他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弘历似乎也并不期待着他发出什么声音,而是很有些惋惜的看着他。



    “永琰,朕选择你当继承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没有突出的优点,也没有突出的缺点,在朕看来,朕的文治武功已经足够了,大清已经足够强盛,已经不再需要下一个有有雄心壮志的君主。



    大清在朕之后需要的是一个守成之君,把朕创下的功业巩固住,除此之外不需要再做些什么,大清的疆域已经前所未有的庞大,继续扩张,实属无益。



    朕需要的是一个守城之君,而你就是那个最合朕心的守城之君,你从来没有展现出任何的进取之意,你似乎永远都是那种风轻云淡的感觉。



    你的才智在朕看来不过中人,可在朕之后,大清需要的就是一个中人作为君主,朕原本是这样想的,朕也打算,若是能侥幸再多活几年,到乾隆六十年,朕就会禅位,把皇位禅让给你。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赵学宁这逆贼居然如此有能力,朕辛辛苦苦五十多年所缔造的一切,一年的时间就被他打得四分五裂!



    朕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朕怎么会败的那么惨!可事已至此,当时的紧急状况之下朕也没有过多的思量就把你送走了。



    可是当朕被赵学宁俘虏了之后,细细一想才觉得不妥,就算你有进取之心,你又如何有那种进取之能呢?文才武艺,你都是平平无奇。



    手下大将几乎丧尽,朕也没能给你留下些什么得力的助手,所以越到后面朕就觉得把皇位交给你,对朕、对大清和对你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可朕再怎么后悔也没用,只能日日向上苍祈祷,祈求上天庇佑,祈求祖先在天有灵,能护着大清,护着你,现在朕清楚了,这世上没有天,没有神灵,人死了就是死了,保佑不了谁。”



    永琰呆呆的看着弘历。



    他心中的滋味很是复杂,他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却又感觉说不出口。



    他想说自己其实很努力,很配得上做一个皇帝,但是事实有证明他只是一个阶下之囚,他让他的老父亲失望了。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弘历睁开眼睛,看了看傻愣愣站在面前的永琰。



    “跟朕说说,你是怎么败的?朕被抓之后又发生了些什么?”



    永琰从沉思中脱出,打了个激灵,点了点头,很快就把弘历被抓住之后自己所经历的事情都告诉了弘历。



    从大同登基到迁都太原,再到迁都西安,他们一步一步退缩,一步一步失败,一步一步把带清最后的实力消耗殆尽。



    这当然也不是他的本意,可是面对强悍进取的兰芳,他实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弘历对于永琰的失败倒也没有太多的看法,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出乎他的预料,但是唯独在恒瑞与王杰之争的这个事情上,弘历很是生气。



    他狠狠的指责了永琰,认为永琰在这件事情上犯了很大的错误。



    “你分明知道诸位先帝是如何利用汉人制衡汉人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放纵恒瑞做那种事情?八旗军队损失殆尽,旗人死伤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你为何不坚持正确的做法呢?



    当年太祖皇帝犯过的错误,朕并不是没有对你说过,太祖皇帝末年,太祖皇帝听信谗言,在局势尚不明朗的时候就压制汉人和蒙古人,使汉人、蒙古人离心离德,辽东大乱。



    当时辽东的状况惨不忍睹,太祖皇帝辛苦创下的基业几乎倾覆,若非太宗皇帝英明神武力挽狂澜,哪有今日之大清?你知道太宗皇帝是如何力挽狂澜的吗?”



    永琰低着头,抿了抿嘴唇,低声道:“知道。”



    “既然你知道!为什么你还要犯这样的错误?”



    弘历皱眉指责道:“太宗皇帝就是看清楚了局势,知道单单凭我们族人自己是无法对抗大明的,为了生存,所以才选择创立汉军旗,重用汉人!



    若不是太宗皇帝重用汉人信任汉人,大清军队如何能利用汉人的矛盾那么顺利的入关呢?甚至先帝去世之前都曾私下里对朕说过对太祖皇帝和多尔衮一系列的不满之处!



    在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之下,打压汉人、逼迫汉人只会带来困难,多尔衮乱政之后,圣祖皇帝重用汉人平定南明、收复台湾,又平定了三藩之乱,在这期间,汉人出力是最大的!



    包括到了先帝的时候,也是重用年羹尧岳钟琪等人,才得以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汉人到底出了多少力,你不是不清楚!你怎么就能听信恒瑞的一面之词呢?”



    永琰低着头,心中越发惶恐。



    “儿子觉得恒瑞说的也有道理,旗人损失太多,满洲人也折损太多,朝堂上全是汉人,没有满洲人,万一汉人势大,掌握权柄之后生出不臣之心,那大清还是大清吗?儿子实在是怕……”



    弘历闭上了眼睛,满心都是无奈。



    “所以呀,就是因为汉人太多,所以才有八旗汉军!才有汉军旗人!太宗为什么设立汉军旗?不就是为了把汉军旗人和汉人分而治之吗!



    入了汉军旗就是旗人,和汉人就不一样了!你要是把汉军旗人和汉人看成同一种人,那我们设立汉军旗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