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大臣们只看着大太监嘴巴开闭,耳鸣声嗡嗡,已听不到大太监接下来说的是什么,不知道皇上究竟还赏了戚将军什么,意识尚且停留
戚杏、一品、大将军。
三个词联系
要他们接受女子为官就罢了,还是几乎压过他们所有人一头的大将军,他们接受不了。
戚太傅也无法接受,他汲汲营营如履薄冰为官数十载才坐到如今的位置,戚杏从军才多久就能与他平起平坐叫他如何能够接受
是以戚杏尚未谢恩,戚太傅便先开口表示此事不妥。
戚太傅出面赢得了百官感激的目光,而戚杏只是淡淡看向他,似乎毫不意外他会这么说。
她的目光锐利,戚太傅自然感受得到她
重要的是这个将军戚杏不能做。
为什么呢
或许是戚家不能够做第一个破坏朝廷无女子为官者的规矩之人,或许是戚杏作为女郎就该老老实实回去嫁人,或许是戚家不能够拥有一个文官一品后还有武官一品等等,这都是他为自己的举动找到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
皇上倒是没诧异,昨日阿寅已经教过他今日遇到各种事情要怎么处理,如今所
他平静询问何处不妥。
戚太傅言戚杏太过年轻不经搓磨便身居如此高位的确德不配位,功劳也不配其位。
话里话外就是三个字,她不配。将戚杏贬得一文不值。
皇上闻言点点头问戚太傅不是戚杏的祖父么,怎么不向着她说话就罢了甚至替她妄自菲薄起来。
这话说的戚太傅一下子尴尬,但怎么也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沉着应道自己是秉公无私之人,哪怕戚杏是他孙女他有话亦会直言。
皇上又问他戚杏为何德不配位。
他言戚杏年纪尚小心思未定便居高位,恐怕日后得意忘形。
皇上看上去反应了一阵,才轻轻掩嘴咳嗽,将一众大臣的心都提起,生怕他身体就这么垮了。
他咳了这一遭,脸色明显变差,看得人更是忧心忡忡。
周皇后为他拍了背又喂了水,皇上看上去才好了一些,而后继续与戚太傅交谈。
他本就长着一张处变不惊的脸,爱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出每一句话,所以很难让人分辨出他说出的话是
譬如他这时候他就说他以为戚太傅是已经见着戚将军嚣张跋扈了才能这么笃定,原来是杞人忧天。
戚太傅脸上顿时挂不住,陛下如今
一瞬所有人的心如坠冰窟,他们绝不能容忍一名女子
但皇上并不与他们站
周皇后心善,大约是怕戚太傅面子上挂不过去,为他说话,表示戚太傅也是防患于未然,是好心。
两人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
原先对皇上心有不满之人遭皇后这一劝便也没有那样生气了,她的声音仿佛有着能够让人心平气和的力量。
皇上又说戚太傅不免杞人忧天。他讲话总是能叫人很不开心,讲着讲着大臣们也不得不习惯他这副模样。
他似乎看不出戚太傅难堪一样又问他为何戚杏功劳也不配其位。
戚太傅今日已经颜面大损,这番回去无论如何也要以抱恙之名闭门谢客好长一段时日。他心中自然是有怨怼,便是先皇
他闭门谢客一是因为此次宴会上将脸丢大,皇上向着戚杏而不向着他,他没脸见人。二则因为他要借此对皇上施压,皇上不过是新帝便将老臣欺得颜面无存,他这一退,压力便都到皇上头上去了。三来也让皇上意识到他的重要性,一国一日无太傅,无人为他分担军国政议,端看皇上
皇上又问戚太傅戚将军功劳如何不配位
戚太傅言不少人
皇上闻言脸色顷刻间冷了下来,配合着苍白的脸色当真有几分可怖,只道戚太傅酒吃多了,让人扶着下去歇一歇。
众臣一凛,旋即意识到太傅失言。军中论功行赏,该是当下最最公平之处了。太傅方才之言若是传出,难免让军心不稳。万一叫有心人利用,引
戚太傅这下是真要推病谢客了,他颤巍巍地起身要拜而认错,被皇上打断。
皇上冷脸向诸人道来先帝死前三恨,又问众臣戚将军弥补了先帝首恨,还当不得大将军吗。
众臣无言,再无话可说,既惭又愧。对于戚杏,百官的情感便复杂极了。他们认可她的成就,却又为她的性别而感到别扭。
她若是个郎君该有多好
宴会到最后场上大臣唯一用得泰然自若的只剩下新晋的大将军,戚太傅早就被扶到后面醒酒去了。
大雍有了一位女将军的事第二天便被传扬开来,没了战时的同仇敌忾,不少男人都
有敢说出口的便会遭到家中女人无论是女儿还是妻子或妹妹的大声反对,表示如果没有戚将军保家卫国他现
与男人们听了消息心有不满大不相同,女人们都因女将军的出现而激动起来。
她们始知女子也能为官,还能做到一品大将军。而且听说戚将军手下便有女子为兵士,如今大雍不止是有戚将军一位女官,那些
如今不止男人能当官,女人也能做官。男人能上战场,女人也能。
有无形的枷锁悄悄裂了个缝。
戚太傅回去后不是装病谢客,是真病了。他宴上失言一事再加上皇上毫不给他颜面,叫他自己急火攻心,再加上年纪又大整日操心,一病不起。
戚太傅告病当日周皇后代皇上出宫去探望他了。对于周皇后代替皇上去做某些事众人早已习以为常,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之处。
见过年迈的戚太傅,周寅温声安抚并一直强调他为国为民,对大雍十分重要,期盼他快点好起来。
她讲话真诚,戚太傅看着她的眼睛就感受到了她说话时的真心实意,病中人又脆弱,一时间不由潸然。
他向周寅表示自己对大雍绝无二心,当真是一时失言,又敞开心扉说陛下讲话着实诛心云云。
他说完这些忽然病中清醒,不禁惊讶自己怎么会
戚太傅心中忐忑,周寅又谢他肯实言相告,将他的放松警惕说成是直言不讳,戚太傅心中果然舒服许多。
周寅代皇上道歉,又说皇上绝不是刻意针对他,只是枪打出头鸟,当时只有他一人出头,其余人连帮腔也不,所以皇上才将矛头对准他。
如此一说戚太傅原先闷着气骤然
周寅略坐一会儿便要告辞,戚太傅显然受到极大伤害,后面都闷闷不乐地并不开口。直到她说要走了,戚太傅又想到什么的恳请她看
周寅耐心询问缘由,戚太傅良久才吐出实言。
他担心戚家把握文武要职,走不长久。
周寅听后却是不由和煦地笑,表示皇上并不是无容人之量的人,请太傅放心养病。
戚太傅仍旧郁郁寡欢。
周寅当即拿出很为人着想的神色劝他从另一个角度想。若真担心惹陛下忌惮,戚太傅何不做放弃的那一个,毕竟戚杏还年轻。
这是戚太傅从未想过的方向,他听后完全失魂落魄,都没意识到周寅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他一直想着要牺牲戚杏来避免引起皇上的忌惮,从未想过保留戚杏。纠其根本还是因为他从未将戚杏的官职当一回事,而现
他已经老了,而戚杏还年轻。
戚太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又不由陷入一如既往的纠结当中。
可戚杏是个女孩儿。
戚太傅闭门养病,朝中便更加安静了,直到戎狄使臣前来才稍微热闹些。
戎狄此时是前来投降的,大雍的火臼让他们一夕之间连丢两座占领已久的城池他们不得不怕。前线侥幸活着回来的伤兵大肆宣传“天火流星”的可怖之处,以及他们带回来的零碎尸体昭示着一切都是真的。不是戎狄不想再接着打下去,而是士兵们完全丧失斗志,打无可打。
战败的失利,面对敌国碾压性的杀器,举国上下的悲观气氛,戎狄王彻底没了心气,投降。
投降时两国据戎狄的供奉拉扯起来,大雍始终拿出谈不拢就打的无所谓态度,戎狄宁死不愿再吃更多亏。最后还是许清如想了个招,以招待使臣之名带着使臣
戎狄使臣当时就被吓得失禁,再谈时完全没了之前的硬气,对大雍言听计从。使臣们都破罐子破摔地想这大约是要写入史书中的耻辱,要被后世戳脊梁骨。可如果不降,戎狄能受得住多少天火流星
接受投降需要拿出足够派头来彰显大雍国力,许清如与礼部将这一点做到了,
沈兰息略坐了一坐吹不得风,
他走了便只有周寅一人坐
戎狄向大雍一降,原先周边支持戎狄的小国哪里还坐得住,跟着前后脚都来了。
这些无关紧要的小国连见到大雍皇上的机会都没,只有温柔的周皇后代皇上接受降书。
大臣们知道陛下这段日子因为出面受降一事受了凉身体状况又差了些,当即赞成他静养的打算,一切照旧由周皇后代劳。
虽然不明白一个女人为什么坐
于是无论是大雍还是各降国都很平静地接受了周寅的至高无上。
受降不够,周寅叫来谈漪漪以皇商的名义与各国使臣商议开辟商路之事。使臣们一开始以为这是大雍变着花样要压榨他们,忍辱负重地坐
听着听着使臣们眼睛渐渐亮了,事情似乎与他们想象的不同,不是全然要他们掏钱出来,甚至可以让他们从中获利。
谈着谈着他们由如丧考妣变得神奕奕,恨不得谈漪漪下一刻直接带着商队上路。
因许清如
许清如还当真有所求,她希望自己能够留
群臣哗然,固然戚杏已经开了女子为官的头,也不差再多一个许清如。然而他们却对此反应很大,表示任何人入朝为文官都需经过科举,断然不许文官之中再多一个女子官。
这回大臣们理由充分,倒是不好反驳。但皇上表示自己金口一开,如覆水难回,所以用了个折中的法子。
许清如可以入礼部,但无职衔。
这下双方的诉求都得到满足,消停了。
各种受降之后戚杏便回边疆驻守去了,临行前她去了祖父那里一趟。
出乎她意料的,她祖父这一回没再追着她说惹她嫌的话,甚至一言不
她对祖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她太了解她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因为没对他抱有过什么希望,所以
日后她会赡养祖父,毕竟祖父将她养大。
他说戚杏,戚家的未来交给你了。
戚杏彼时听到什么“未来”之类充满重大责任的词就会自动走神,当没听见,然后跑掉。
大雍螺旋上升地缓缓
于是
当时新帝上位时绝大多数大臣都有着扶大厦之将倾的觉悟,如今大雍越来越好,倒显得他们当时有眼无珠了。
也不是他们有眼无珠,说来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周皇后带来的。陛下一开始做皇帝的时候远不如现
石碑之说似乎越来越真。
戚太傅告病之后一月半,皇上又召重臣们到床前一见。这次是因为太傅生病,他作为皇上要做的事便太多了,因而决定重开早朝。但他需要静养,无法参与早朝,便依旧由周皇后代他去。
群臣先是愕然,早朝也能代劳紧接着他们竟然犹豫了。早朝是帝王的象征,怎么能让女子来代劳但是周皇后来代劳,似乎也不是不行,总之不代劳早朝周皇后也已经为陛下代劳过许多其它事情。
然而早朝如此神圣,还是不妥。但朝议还是很有必要的,再开早朝文武百官有事也可交换意见。不过现
皇上见群臣不语,也表示自己理解他们的想法。文武百官还没来得及感激陛下,就听陛下貌似通情达理地又说皇后不方便就让大太监去吧。
大太监大惊失色,要跪地叩首称不敢,被一旁周寅轻轻扶住。说来也怪,皇后娘娘明明只是轻轻这么一拖,他就跪不下去了。
周寅很和气地表示皇上这是信重他,赏识他,要他不要自轻,安心去做就好。
大臣们听着皇后都
纷纷请求此事还是由皇后代劳吧。
周寅再三推脱,臣子们三请,这才决定由皇后娘娘来代皇上上早朝。
自然皇后娘娘只是一个坐
隔日早朝,殿上以帘子遮隔,周皇后坐
一开始大臣们还不大习惯帘子后隐隐约约的女子身影,但一开始议事,议着议着百官便都进入状态,倒也忘记垂帘听政之事,一场朝议下来臣子们后知后觉才想起今日是垂帘听政。
周皇后表现出的温柔无害以及早朝一开他们便不必小事也要上书等待定夺的好处让大臣们放下心中最后那点别扭,认可了周皇后垂帘听政之事。
垂帘听政的推行十分顺利,周皇后无论寒暑,每早必到。她很刻苦地履行着记下、转达的责任,没有出过一次错漏。
而现
或许是一旁龙椅带来的威严再加上周皇后对早朝的心力,原先便多少敬畏周皇后的大臣们随着时日推移越
渐渐周皇后也能
她只遇到“不懂的”才问,问时语气也十分谦卑,问后更是还要道谢,因而更不会有人对她此举有异议。她对待大臣如同对待师者那样尊重,倒是让群臣不好意思起来。
周皇后问过一次的问题下一次再出现她便不会再问,可见她是学得十分上心的。管这位是皇后,但不少人嘴上虽然不说,心中还是不受控制地生出得知学生用功学习的欣慰感。
当早朝之上出现争论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周皇后也不会像一开始那样被吓得不敢说话,而是
周皇后接着会让内侍为每一位大臣上茶润喉去火。
大臣们一时间抹不开面子和好,但心中都是被她劝服了的,也吵不下去了。
见众人不再吵得脸红脖子粗,她于是又自贬起来,表示自己什么都不懂贸然开口让大家见笑了,请原谅她的浅薄。
冷静下来后先前彼此争吵的臣子们都对周寅多了一份感激。政见不合时争吵起来讲话着实难听,多亏周皇后阻止事情朝着越来越糟糕的方向
大臣们见识到什么是温柔的力量。
彼时戚太傅早已病愈,而早朝却这么顺水推舟地由着周寅垂帘听政而继续下去。习惯了便利,除非逼不得已,人们很难再回到不便的时候。
而戚太傅就这么站
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
文武百官们对周皇后
他们当然不会一无所知了,但
与讲话难听、总不露面的皇上相比,周皇后待人真诚、处事认真、性格包容,这实
总之皇上也无法来上早朝,而周皇后是代替皇上之人,他们如此也不算违反什么,背叛什么。
周皇后开始
周皇后开始自主地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大雍
商路已开,皇商兼大雍使者谈漪漪离开大雍六年尚未归来,但商路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大雍不再是压
经济的
附属国们开始仰慕大雍的文化,以学大雍话、大雍文化为荣。
轮回似的,附属国们提出了让大雍群臣们产生应激的要求,即希望大雍允许他们派遣王子公主到大雍来学习大雍文化。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多年以前的乌斯
倒是乌斯
那种不毛之地是没人愿意去的,但谢探花却挺身而出,愿意肩负起教化众人去治理蛮夷之地。
可见与周皇后流淌着一部分相同血液的人也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伟大性格。
附属国请求来学大雍文化遭到了大雍臣子们的抵触,但
而借着附属国的王子公主要来大雍学习之事,周寅特意召见翰林院各位学士以及当朝史官,拜托他们重新编撰一部史书出来。
该本史书与记录大雍的正史用途不同,内容也是不同,主要是供人学习用,追溯到大雍以前能追溯到的最过去的时候。
这便需要翻大量的文献以及超强的概括能力。
周皇后抱歉地表示自己
她荐的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虎友林诗蕴。
翰林院学士听到周皇后的要求便意识到这是个工程量巨大的任务,很是头疼,已经
他与魏夫子是老熟人了,自然比旁人更清楚林诗蕴的才华,也是将她当半个学生看。这会儿有这么一个助力,他的心就定了三分。至于其余的七分,先编著再说吧。
至于旁人知道编撰新史之事有林诗蕴参与而有微词,他可是有话说,翰林院只是照皇后吩咐行事罢了。如今皇后代替皇上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所以不少人说皇后时指的就是皇上的意思。
想到这里翰林院学士心中颇嗤之以鼻,他眼睛虽花,但心却清明。文武百官对皇后的默许早就过了大家敏感的界限,都
开商路的开商路,修史的修史,主持正义的主持正义,守国门的守国门,主持大礼的主持大礼,一切都
大雍
为她诊平安脉的是过去慕虎馆的鹿神医,鹿神医为了大雍安稳主动请缨入宫为皇上调养身体,成了鹿太医。慕虎馆照旧开着,由他原先的手下学徒照管。
鹿太医这么多年来心力为皇上调理让他活到至今,也是大雍另一种程度上的功臣。
周皇后被诊出喜脉大臣们第一反应是震惊,心想周皇后怀孕日后早朝岂不是要停
很快他们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实
然而他们实
不过周皇后很快
大臣们稍松口气,但
还是周皇后再三表示自己有不舒服一定会休息的,这才让人勉强放心下来。
周皇后的腹部一日日大起来,但她平日看上去柔柔弱弱的
月份越大,臣子们便越提心吊胆。尤其是看着皇后每日撑着肚子前来上朝,再冷血无情的人都忍不住要心疼她几分,已经很久没人说过周皇后的多余的善良了。她为大雍的付出人人都看得见,称她为一国之母毫不为过,也因此人们
大约是人逢喜事神爽,卧病
然而面对撤掉的帘子,面对龙椅上正坐着的皇上,行礼过后君臣反而相顾无言。
虽然大逆不道,但所有人都
一场尴尬的早朝
凡事最怕对比,众人愈想念周皇后了。
而不等人多想念周皇后两日,噩耗突
周皇后大约是知道噩耗后受刺激太大,生产突然
一面是皇上驾崩,一面是国家新的继承人出生,辅政大臣们便是再老练可靠这时候也不由得慌了神,乍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但
戚太傅是去了皇上那里,皇上早早就备下遗诏封
戚太傅看罢将遗诏交给诸臣传看,无人开口,那便是没人有异议。皇上,现
熬走了两代皇帝,戚太傅对丧葬流程有着清楚的理解,着人料理起来。
他们只需下命令并监督宫人与禁卫军行事,自己不需要做什么搬运运送的活计。
大家都沉默地寻了椅子坐下,都忘记为先皇掉两滴眼泪,一心都
周寅这里,一盆盆血水向外端着,房中被浓郁的血腥味儿与压抑的叫声填满,一看就是有人
大臣们
而房中的确是生产之景,却是布置出来的场景。屏风之外是她的人
为了彰显她孕育艰难,她拖着时间从戌时到了卯时,才让人将准备好的女婴抱来,对外宣布周皇后诞下皇太女。
因为沈兰息的死,皇太女成了新皇,周皇后成了周太后。
管周皇后诞下的是女儿让大臣们不满意,但能母女平安也很好了。如今的他们十分宽容,因周寅潜移默化地影响,看着周寅是如何十月怀胎,又见证她难产,觉得孩子能生下来已经是好事。待新女皇长大后纳了皇夫,再生太子便是。
而
新皇还小,不至于如此苛刻地要她一个婴儿跟着行礼受罪。但周太后不肯罔顾一样礼仪,她是真受了罪的,大臣们再次见识到她对先皇的深情与忠贞。
周太后是没坐月子的,先皇的丧仪彻底结束已经是一个月后,她又立刻投入到国事当中。
先皇已死,周太后摄政名正言顺,大臣们也早已习惯此事。新皇尚小,周寅如今是大雍名义上的太后,实际上的皇帝。
管先皇驾崩给周太后带来了很大打击,可是她
她推行政策不再需要借助先皇的名义,如今她说什么,群臣商讨后无疑问便会推行。
周太后推行的政策也如她的性格一样温和,并不会大刀阔斧地去改变什么,而是
她以民为本,重视百姓的生存环境,重视教育。
她不再歧视工商,将商业的大流掌握
她鼓励女子念书,走出家门,解除了女子不能自立门户的限制,从此女子一人也能从商、做工、开铺子等等,不再受到任何桎梏。
大雍
她要推行的政策,一道道都被坚定地推行下去。
与她给百姓带来好处相比,她要推行的实
当年科举按成绩取下的男女官员比例为三十比一,但状元是女人,榜眼也是女人。
一个许清如,一个林诗蕴。
许清如按部就班地先去治理地方,辗转够了就能被调入政治核心。林诗蕴心思不
周太后五十五岁早朝时,已经能隔着纱帘看到下方站着的一些女人了。她看不太清,决定将纱帘撤去,自即皇帝位。
原本该是一场激烈的争辩。但朝堂中新出现的女人自然都是站
周皇即位后又执政二十年,直到七十五岁退位,朝中男女官已近平衡。女人实
她还政给皇太女时只有一样要求,皇上做得好不好无所谓,做不好被人赶下去也是因果循环。但大雍
她表示自己暗中培养了一只锐用于代代监督,手中有她留下的圣旨,但凡破坏了这条规矩者便会被先斩后奏,杀了皇太子,再立新的女继承人。
皇太女含泪应下,成了新皇。
周寅
全文完。
作者有话说
完结撒花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写了这么长追到这里的我都十分感激。不知道怎么报答大家,所以我决定把本书的番外免费。大家点开我的专栏能看到一本叫番外集合的书,本书的番外会更新
本书已完,大家有缘江湖再见,感兴趣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