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七,考前两天,礼部正式张贴了考场的席舍图,祝翾去看自己座位号时才终于与南直隶的其她女举子见了面。
祝翾因为身量高,又是挤在那看席舍图的为数不多的女子,所以扎眼得很,许荔君一下子就看到了人群里的祝翾。
祝翾感觉到有人拍自己,一回头就是许荔君她们几个女学的同学,祝翾好不容易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她们,眼睛都亮了,高兴地看着许荔君道:“荔君!可算见到你啦,你们这几天都在哪里啊。”
明弥就在旁边道:“我们这些女学生因为都是从女学来的,可以免费住应天会馆,我们还以为你也会来会馆的,却横竖找不到你人,昨天才听人说你在慈恩寺寄住。”
上官灵韫也跟着说:“我们本来想来找你的,可是令仪和荔君她们却说今天要放席舍图了,我们总会遇到的,还是不要彼此打扰最后的备考了。”
虽然也就一小段时间没再看见过同窗们,可祝翾自从提前大成了,那种和女同学们同吃同住共同上课的日子已经离她很远了。
现在会试当前再与她们几个遇到,竟然有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除了来京师的应天女学的女学生们,祝翾自然还遇到了其她的南直隶女举子,大家互相寒暄了一阵,然后互相祝福了彼此前程就各自散开回去了。
毕竟离会试也就两天了,这个时候不适合是联络感情正式相聚一场。
一月初九的凌晨,天还没有亮,祝翾早就趁着夜色撑着灯背着考试用具行走在赴考的路上,慈恩寺其他各省寄居的举子们都纷纷动身了。
寺里的和尚生怕有人落下,还特地持灯到举子寄居处一一提醒赴考检查物品。
祝翾是和寺里另外寄居的两个女举子韦简舜、左留女一起结伴而行的。
三个人里属左留女年纪最大,今年三十三岁,她养母也不是多富贵的人家,左留女是在市井里长大,她这个年纪在民间未婚自然是算大的。
左留女是以要侍奉养母终老为理由才可以不嫁的,她的养母之前也有过孩子,但在战乱中都一一失去了,所以捡到了左留女之后便将其视作亲女。
养母膝下如今只有左留女一个女儿,左留女长大后便不愿嫁人,外人在背后说她。
左留女便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1母年迈体弱,虽非亲母,却予之新生。
“今舍母不顾而婚嫁,母生不养,母死不顾,此举莫不如禽兽,何以谓之孝?子不孝,世失其道,纲常不顾,社稷如何哉?”
左留女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回应了自己侍奉母亲而不嫁人的决心,文章大意就是自己并非是特地不愿意嫁人去违背世俗,只是养母年事已高却只有自己一个养女,她不能为了享受做人媳妇的好日子,而舍弃母亲。
左留女拿孝道这样的大帽子反击了议论自己不嫁的那些长舌之人,从此没人敢再议论她不嫁人了,看见她都只能夸她有孝心是大孝女。
左留女因为会写文章给自己彰显名声,这样的事迹终于被当地长官知道了,他们还特意把她的事迹写进了县志里,从此左留女虽然孤身守着老母不嫁,但是名声更加无可挑剔了。
韦简舜今年一十四岁,她也是不愿意嫁人,家里将她养到了一十岁,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不过舅舅与母亲都比较尊重她的意见。
她这样的家中有“狂士”的人家,女子留大些也无所谓,韦简舜的母亲当年就是在家待到了一十九岁才嫁的人,韦简舜还有一个姨母也是到了三十五岁朝外才思量婚嫁之事。
可是不管韦家的女儿在家再如何潇洒,只要嫁了人,夫家并不会像娘家一般娇惯,依旧拿世俗要求对待。
韦简舜看到了自己母亲为人继母被赶回娘家的心酸,也看到了姨母成为世俗妻子母亲之后的蹉跎疲惫。
舅舅后来再和她说母亲和姨母没出嫁前在家时如何畅意的日子,韦简舜只觉得割裂,既然如此,那为何韦家的姑娘不能再超脱世俗之外一点彻底不嫁人呢?
一十岁那年,对于韦简舜的疑问,舅舅没能给她答案,就突然辞世了。
舅舅对于韦简舜就像父亲一样的存在,于是韦简舜认真地给舅舅服了三年丧,因为她要服丧,自然这三年没人与她说亲,那三年苦行韦简舜只以书本自娱,深居简出,等服完丧出来,就有了男女同考科举的事。
韦简舜与左留女能够出来科举最大的原因都是因为她们都不是被别人做主的世俗妻母,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主,她们都以孝道护身给自己争取到了不嫁的自由。
韦简舜也告诉祝翾,她闺中曾经那些已婚的才女朋友们也有不少想出来考试的,可大部分丈夫是不愿意的,她们的丈夫还没有功名,所以害怕妻子有了功名压自己一头。
也有丈夫开明愿意的,但是夫家和婆母却不允许的,丈夫也拗不过自己的家族。
大部分女子都是有一些挣扎,但还是为了丈夫为了孩子渐渐妥协的,只有一个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与夫家和离的,只是那个女伴这次没能考上举人来到京师参加会试。
祝翾虽然是乡野平民出身,但是她并不是在父母家人跟前长大的,她少年时期的朋友们都是女学生们,民间女子成长时那些具体的困境她因为在女学也渐渐看不到了。
现在听韦简舜这样说,祝翾才忍不住感慨这些民间的姑娘能够挣脱一切从零起步考试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此之上,像左留女和韦简舜这种能够一下子到了会试考场的更是了不起。
祝翾这样一想,那种因为考了解元自以为自己最出色的骄傲渐渐也褪去了几分。
她少年时期所得到的机遇与教育都是最得天独厚的,比这些从童子试考的女子们条件不知道要优越多少,所以她能够侥幸考中一个解元也不是什么值得得意的事情。
这些女子倘若和她一样幸运,只怕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成就。
几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贡院跟前走,很快就到了贡院门口。
已经是春天了,可一月初的夜里还是冷的,一路上寒风簌簌,好在几个人腿着到了考场外,又是大包小包的,身上早走热了些。
贡院门口已经扎堆了一些等着进门的举子,像祝翾这样朴素的自己扛着东西走过来的倒不是很多,到了举人这个阶级了,很多人之前哪怕不富贵,可是在乡里也是一方有影响力的人物了,仆役总是请得起的。
住得近的就是雇人挑考试用具陪着自己来,住得远的就是早就请了马车送过来。
这一次会试参考的举子大概有三千多人,因为朝廷也就才开了十几年的国,所以那种复考的举子最多次数的也就是第三四次来。
去年乡试才中的举人倒是大部分都来了,三千多举子最后朝廷也只录三百左右的人数,比例上来看,没有祝翾之前在南直隶考乡试时那样吓人,区区十几比一的录取率罢了。
可是能来参加会试的也都像祝翾一样是从他们各自省里那大浪淘沙的比例里考出来的人物,实力和普通秀才自然不是一个层面。
参加会试的还有零星一些异域的人物,比如高丽、交趾、暹罗、波斯、天竺等地的留学贵族也有特考的恩遇。
大越虽然才开国十几年,但是得益于皇帝与太女名下那些骁勇善战的名将,个个在内不管如何,在外都有征战威慑边疆的实力。
前朝末世之时,边疆这些小国见中原不稳都不安分得很。
祝翾的家乡在前朝可不算什么宝地,因为靠海,所以那扶桑国的海盗和兵士常常上岸掳掠渔民,寇乱不断,青阳镇好在离海远些,还好些。
沈云老家那离海更近,在那时候常常遭寇,是越王来了之后,那里的人口才渐渐多了起来的。
大越立国之后,前十年还有不少战要打,即使是到了现在还是有边战之事,可是已经做到了差不多的四海臣服了。
这些小国不仅臣服了,重新认了中原的大越为宗主国,还派了一些贵族或者王室子女来大越学习文化。
祝翾只是好奇地看了一眼那零星几个异域考生,就回了神。
祝翾在打量别人,可大部分人也在偷偷看祝翾,祝翾这样的不满一十的女子站在这里应试对于大部分举子也是稀罕的西洋景。
“那位就是你们南直隶的女解元?这样年轻?”外省的大部分举子还不怎么认识祝翾,就拉着已经相识的一些南直隶举子讨论。
“就是她。”
“你们南直隶的男人不行啊,被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子考到了头上去了。”有几个老成的外地举子忍不住发出嬉笑声。
南直隶当地的举子都渐渐脸红了,就说:“你知道什么?人家考了五百八十四的分数,你们省的解元能够做到吗?我们省的解元虽然是女子,可也是真才实学。”
“真才实学?”一个第三次来的举子撇了撇嘴。
他看了一眼祝翾那扎眼的容貌,心里忍不住想,明明也是个佳人,却好好的佳人不做,非要跑来念书和他们挤功名,真是可惜了,这样得天独厚的好相貌难道嫁个贵婿不风光吗?女子还是不能太能干了。
但是这样的话他自然是不敢说的,毕竟现在时代不一样了。
于是南直隶当地的就朝外省那几个言语不屑的说:“你们觉得我们没考过她是没用,那现在会试你们也能和她比了,你们说大话的也不知道有几个能考她跟前去?敢打包票吗?”
这话一出,外省的那几个都不说话了,谁敢打这个包票,就算心里腹诽祝翾年轻又是女子,可是五百八十四的分数在那,得怎么发挥才能超过这样高的分数去呢?
南直隶那些举子见这几个外地说酸话的鸦雀无声了,就忍不住嗤笑道:“还看不上我们解元呢,连口头大话都不敢说,拿什么和祝撄宁比?”
但也不全是背后酸祝翾的举子,大部分都是听说了祝翾的事迹与成绩在背后暗暗钦佩的,毕竟是一省的解元,是本届大热门之一。
这个说:“那个就是祝撄宁?真年轻。”
另一个说:“我读过她的文章,确实是好。”
还有特意跑祝翾跟前结交的,祝翾礼貌地与人家互通了名姓,各省里女举子里也就南北直隶最多,其它省都是零星两三个人,北直隶的女举子比南直隶更多几个,大部分是北直女学的学生,祝翾也趁乱与北直的女举们认识了个遍。
她知道很多人都在暗暗打量自己,必定有人疑惑自己这样年轻何以如此出色的,也有人觉得她只是运气好,祝翾对这些含义不同的打量都泰然处之,目光和人家对视了就礼貌地浅浅笑一下。
她这般自若的风度更让在场举子们更高看一眼。
等人到了差不多了,天际露出了一线白光,贡院大门终于开了,众举子们安静下来,依次排好队跟随着外帘官们的指令开始依次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