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阅读网 > 修真小说 > 青洲大散修 > 后 记
大约137亿年前,一个体积极小、密度极大、温度极高,被称之为“奇点”的东西,发生了无与伦比的大爆炸:
最初,大爆炸10-43秒后,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10-5秒后,宇宙约为10万亿K,质子和中子开始形成;
大爆炸0.01秒后,宇宙约为1千亿K,宇宙间以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宇宙处于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13.8秒后,宇宙约30亿K,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形成。
大爆炸35分钟后:3亿K,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30万年后,宇宙大约降为3000K,化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恒星系统……
这就是当今世界占主流的宇宙观,被称之为“宇宙大爆炸论”或宇宙演化论。
这个“创意”最初是由一位叫勒梅特的比利时司铎提出的,他同时也是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是基于宇宙一直在膨胀的现象提出这一观点的,在“创世论”领域,其地位不亚于物理界的爱因斯坦。
勒梅特声称,宇宙在过去某一时刻体积会非常小而密度非常大,宇宙最初的物质就集中在这枚“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1946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根据恒星热核反应理论,又进一步发展了勒梅特的宇宙膨胀理论,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
之后,着名科学家彭罗斯、吉勒西和斯蒂芬威廉霍金等都对“宇宙大爆炸论”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提出过奇点定理。
美国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更是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的重要证据,并为此获得201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今,天文学家、宇宙学家等各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达成的共识是,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是在一个巨大的爆炸中诞生的,它不仅创造了物质的大多数,而且还支配着我们不断膨胀的宇宙自然法则。
1957年,由uide夫妇、Fle和Hyle,共同提出了“元素起源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他们认为:
原始的星际物质靠引力收缩形成一些团块――原始恒星,同时内部温度逐渐升高;
当恒星内部温度升到7百万K以上时,氢的核聚变开始,核反应的辐射膨胀与恒星的引力收缩相抵制,恒星发光并进入相对稳定状态。
这时,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有质子―质子循环和碳―氮循环两种。这是恒星氢燃烧阶段,一般可稳定进行100万~100亿年。
太阳核聚变已进行了约46亿年,估计还将继续50亿年。
这一阶段在恒星核心生成氦,同时还有一些碳、氮、氧等元素的形成……
提出2FH学说之一的Fle后来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在宇宙化学元素分布的解释及核反应理论方面做出的贡献,充分证明了当代科学界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认同。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精彩纷呈、光怪陆离的世界,竟然始自一次无与伦比的奇点爆炸!即便是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作者,最初对这一观点也感到万分震撼、难以置信!
实际上,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各路圣贤就一直探究不止。
被誉为“科学之祖”的古希腊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本;而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空气是万物之源。
古希腊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一切物质的初始元素。
哲学家、科学家和预言者恩培多克勒干脆将前人的学说加以综合,并结合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火、空气、水和土组成的。
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古希腊先哲、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则是提出了元素――性质学说。
他认为地上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大元素组成。其中每种元素都代表四种基本特性中两种特性的组合。
与此同时,在古希腊,还产生了物质微粒结构学说。
这一学说的创始人被认为是留基帕和他的学生德模克利特。他们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原子组成的。
几乎是同一时期,中国先贤们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
公元前4世纪,中国周朝的《书经》把水、火、木、金、土称为“五行”,通常称为“五元素”,就是所谓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的蔡墨和战国末期的驺衍,是该学说的倡导者。
他们用“阴阳”这个概念来揭示自然界两种对立和互相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与国外那些大咖相比,华夏先祖的观点显然更接地气,也易于接受。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国粹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战国之后的刘安、李少君、魏伯阳、陶弘景、葛玄、葛洪、孙思邈等都对此学说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宋代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张伯端更是提出了“道自虚无生一,便从一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的观点,认为世上万物皆由虚无衍化生成。
此外,国之先祖还有许多关于宇宙起源的论断,笼统上讲可以分为三种,即《晋书天文志》所载“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周髀算经》说:“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此即盖天说的思想渊源,“天地定位、阴阳交互”的理念就源自于此。
而宣夜说则主张“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提出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
有学者认为,早在战国时代,《庄子逍遥游》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就用提问的方式,表述了庄子对宇宙无限的猜测,表明宣夜说渊源深远。
汉代张衡提出“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此即为浑天说的总结。
更有学者认为早在尧即位之时,羲和之官就已经创制了用于观测天象的“浑仪”,即诞生了浑天说。
以上事例说明,国之先贤们关于对宇宙世界的感悟和论断,丝毫不输西方先哲,甚至更为先进。
探索宇宙奥秘,对于常人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有关生命的事情,却与每个人休戚相关。
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每天都要与生灵打交道,人们认为揭开生命之谜,其答案似乎唾手可得!
但实则不然,关于生命的奥秘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于生命的起源,最着名的就是“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论”。
在国外,神创论相信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由上帝创造完成,瑞典科学家卡尔冯林奈认为上帝曾经创造了一万个以上的物种,这些物种从来没有演化或改变模样,也不曾灭绝过。
爱尔兰历史学家、大主教詹姆斯厄谢尔声称经过“考证”,更是得出了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创造地球的结论。
北欧神话中也有诸神用木造男人,用榆树枝造女人,神再赋予他们生命的传说。
希腊神话中,关于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造人,由雅典娜吹口气赋予生命的故事则广为流传。
在中国,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早已深入人心。
《淮南子说林训》中也有关于造人的论述,“黄帝主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按东汉高诱的注释,“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
可见,无论国内国外,神创论都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与神创论相比,自然发生论则更为朴素,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非生物直接迅速产生的,不需要亲代遗传,无需过程。
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地也均有流传,中国古有荀子的“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之说,古希腊有“鳗鱼有泥而生”之见。
比利时化学家、生物学家、医生海尔蒙特把小麦苗和被汗水浸湿的衬衣一同放入一个容器中,经过21天,老鼠居然“自生”出来。
同时代的意大利学者毕翁纳尼也宣布:有一种木粒在海里腐烂能生出虫,虫变蝴蝶,蝴蝶又变鸟。
自然发生论的支持者中,不乏亚里士多德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巨匠。
直到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着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中的产生的生物并非生于肉汤,而是来自空气中原有的生物,这才让人们确信: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1859年,关于生命起源,发生了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英国人达尔文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他认为,生物最初是从非生物发展而来,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此后的年代里,前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和印度生理学家霍尔丹又分别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
美国着名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和他的学生斯坦利米勒及美国生物化学家福克斯等均是这一学说的拥趸。并进一步形成了所谓的“海相起源”和“陆相起源”学说。
之后又陆续出现了“火山学派”“外来生命学派”等诸多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假说。
这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宇宙胚种论”的发展。
该理论最初是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在公元前5世纪首次提出的假设。
瑞典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列纽斯,在1907年发表了《宇宙的形成》的宇宙胚种论,他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