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阅读网 > 其他小说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356章 性价比太低
    第356章 性价比太低

    到下午3点多,终于轮到魔都的公司了,听到上头叫自己的名字,陈一鸣站起身抬头挺胸向发言席走去。

    他还是不太习惯这种场合,自我感觉比在戛纳发表获奖感言还要别扭紧张,两辈子都是平头儿百姓,没办法。

    走到位置转过身来侧对台下,陈一鸣快速扫了一眼就垂下眼帘,才算是稍微自在了些。

    他也没拿稿子,打算随便讲两句就下去,刚才帝圈老板们的气势还萦绕在会议室上空尚未散去,他讲的东西根本不契合现下的气氛,所以还是少煞风景的好。

    于是他一开口,就拼命往自己身上叠BUFF。

    “大家好,我是陈一鸣,借此机会讲两句,纯属个人意见,咱们求同存异。

    各位都了解,铂爵是一家新公司,我呢是一个新导演,本钱小经验少底蕴差,说的就是我们铂爵。

    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差异化策略,做主流题材的非主流电影,或是直接做非主流题材,这样做看似风险很大,但在整个行业往上走时,冒的风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因为电影制作的滞后性,立项时有些冒险的投资规模,到上映时已经是一年之后了,此时它将面对的,将是一个已经增长了二三十個百分点的,更新更大的市场。

    陈一鸣讲完就微微一躬准备开溜,结果局座大人突然开口把他留住了,“小陈别急着下去啊,你这讲的遮遮掩掩的,是有什么顾虑吗?”

    “马董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相比市场的飞速增长,国产电影的产出相对而言有些跟不上进度,绝对不是没咋出力的意思。”

    下一刻陈一鸣就见到马二爷抬起头举起了手,他这才舒缓下了崩崩的心跳,马叔够意思!

    可惜他高兴的太早了,就听马二爷说道,“一鸣是我拽来的,那我就先来问一个,陈导,你刚才的话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是说近些年的行业增长,有盖房子的出力,有搞IT的出力,更有外国友人出力,唯有今天台下的这些人没咋出力,是这意思吧?”

    陈一鸣被直接问傻了,你老人家是懂归纳中心思想的,可真是我亲叔叔。

    因此,才会有从前年到去年国产片占比的逆增长,很显然,我们这些拍电影的已经落后于市场和需求了。

    他一脸便秘地看向埋头写写画画的马二爷,马叔,二大爷,别光看着,救一救啊!

    这里面有多少是我们电影人本身的作用呢?我的估计比较悲观,在吸引观众方面,好莱坞进口大片才是发挥主力作用的那个,国产电影暂时只能打辅助。

    迎头赶上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策略,但我认为不止硬碰硬这一种方法,本土化也并非只有喜剧片和青春片可做,市场需求大幅膨胀的背景下,那些好莱坞大片提供不了的类型和题材,才是国产电影真正应该大力关注和投入的。

    今天是开年通气会,也是诸葛亮会,不同观点就该有交换有碰撞,才能产生真知灼见,各位老板就没什么问题想要问问陈一鸣的吗?”

    当然,开辟新赛道肯定有风险,但铂爵愿意当这个探路者,以后大家常来往多交流,铂爵欢迎一切志同道合的伙伴。”

    地产资本放大了影院数和银幕数,互联网资本拉来了廉价用户,双管齐下才有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

    听上去,我们似乎更应该乘风而起,抓住这个快速增长的风口,集中力量制作大片,把市场的潜在可能性尽快变为现实。

    陈一鸣瞬间头大,局座搞咩啊,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什么愁什么怨哦。

    增长本身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一规律在电影领域同样适用。

    但是很抱歉,我并不这么认为,列位都是内行人,没必要藏着掖着,这一波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咱们彼此心知肚明。

    见陈一鸣摇头,局座眯眼笑了笑,把目光转向台下,“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小陈别看还不到三十岁,但是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艺术成就,都是当下国内最优秀的那一批,他既然提出了不同意见,咱们就不能倚老卖老不当回事。

    马二爷摆手打断了陈一鸣的“狡辩”,“话糙理不糙,你的批评我老马认下了,但你不能光提问题不提解决,不说别的,你嘴上那劳苦功高的三驾马车,在线票补你自己不就是始作俑者么?伱挖坑把我们埋里了,然后又说坑底的我们不出力,这可说不过去吧?”

    之前因为陈一鸣的发言脸色不好看的各位大佬们,听了马二爷的“质问”纷纷多云转晴,不少人脸上还挂上了明显的坏笑,有人治你了吧,让你小子嘚瑟!

    会议室里好几十号人,全都囧囧有神地盯着陈一鸣,等着他的回答。

    陈一鸣头皮都炸了起来,他没想到几年前放出去的大杀器,在今天变成回旋镖扎他本人头上了。

    当初他根本就没多想,反正票补迟早都会被搞出来,凭什么头道汤他不能自己笑纳呢?

    陈一鸣不及多想,把脑子里的想法稍微组织了一下措辞答道,“票补确实是铂爵先搞起来的,但不能说坑是铂爵挖的,这是两码事。

    电影行业不可能孤立存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外来资本的进入是一种必然,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座的大部分同行都认同多拍大片的方向,可大制作就需要大投入,那么多钱,全都靠我们自己出吗?出得起吗?不还是要走融资吗?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哪个行业资本最雄厚最出得起钱?不还是地产和互联网吗?

    地产的钱是银行的,互联网的钱是风投的,他们天生就背负着跑赢通胀和利率的增值义务,而且花起钱来半点儿不心疼。

    人家都已经在电影产业的上下游站稳脚了,怎么可能继续任由制片方切走额外的票房蛋糕呢?那之前烧的钱不是白烧了嘛!

    地产关注的是流水大小,互联网在意的是用户多少,共同点很清楚了吧,人家根本就不关心利润高低,有他们入局,票补就是早晚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电影产业的底层逻辑即将迎来变化,韩三爷刚才提出冲击单片30亿票房,我觉得都有些保守了,50亿也不是不可能。

    问题在于,新的负债式运营的商业逻辑下,我们只有押宝大制作这一个选项吗?

    5000万投资2亿票房的项目,铂爵都能同时运作两到三个,比如《非常嫌疑人》,风险不算大,利润也不低。

    而3亿投资15亿票房的项目,比如《木兰》,铂爵只能两年整一个,风险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属于祖坟冒青烟的运气。

    选哪个不选哪个,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事实判断。”

    陈一鸣哐哐哐一通输出,然后拧开一瓶矿泉水慢条斯理地喝着,静待反馈。

    今天参会的不是官员就是老板,经济学都是必修,陈一鸣讲的也不难理解,只是他们受限于过往的行业惯性,没从这个角度想过而已。

    会议室里响起了嗡嗡嗡的交头接耳声,显然大家都在讨论着陈一鸣的这番“高论”。

    主席台上传来一个声音,“小陈,照你的说法,国产大片就不拍了吗?”

    陈一鸣扭头看去,说话的是一个“标准”官员装束的中年女士,名牌上只有叶静怡三个字,连头衔都没有。

    她坐在沈大佬的外侧,跟陈一鸣隔了整个主席台,看过去只能见到半个侧脸。

    刚进会议室时陈一鸣还有些奇怪的,看位次应该是某个协会的,但是名字和长相陈一鸣都毫无印象,后来跟牛老哥聊起来之后,他也就不再想了。

    压下心头的困惑,陈一鸣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当然不是不拍了,特效大片是产业制高点,本土化是必需的,三哥的宝莱坞也不只有歌舞片啊。

    只不过现阶段没必要一窝蜂,应该掌握一个度,大片不是砸钱就能拍出来的,设备、技术、人才、管理都得跟上。

    问题是国内现有的幕后力量撑不起同时开太多大项目,电影工业的配套不是流水线,光靠砸钱砸不出来。我之前跟许可导演聊过,他的仙侠大片特效都得专门开发专门制作,不是随便挑一家特效工作室就能搞定的。

    有人说可以像前些年那样从海外请人,对此我不反对,但是没必要,特效这东西吧,在我看来就像止痛药,吃多了会有耐药性。

    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慢,另一方面观众对特效的新奇感也会越来越低,当下流行的好莱坞漫改电影已经快要触碰到极限了。

    关键问题是,咱们的观众也被好莱坞大片洗了好些年了,他们同样有耐药性,而且因为文化隔阂忍耐度还更低。

    你要说拍国产大片赚情怀分,那也只有特效最牛逼的少数几部电影赚得到啊,其他国产大片还是炮灰。所以我觉得,现在跟好莱坞拼特效性价比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