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苟在手术室加点升级 > 第二百三十章 认知与知识载体
第234章认知与知识载体
“一年一万多?”孩子的父亲略迟疑后。
咬牙点头:“那也行,周医生,你可以把这个电话给我么?”
带着孩子走后,方闲也没问周希音为何知道。
如今是在看门诊,疑惑还是带着下班之后再问。
再接下来一段时间,方闲就发现,其实慈县的疑难杂症病例也不多,大多都是慢性疾病,目前没特别好的办法一步到位处理的慢性病种。
比如说筋膜炎、滑囊炎这些,只能是慢慢修养。
这样的疾病,属于是手术算过度治疗,用药又相对不足的一种临界病种,很难找到一种真正一劳永逸地恰当解决方式。
如果真要进行类比,可以算是,买来的一个新本子破破烂烂,直接丢了又太浪费,留着继续用的话又膈应人。
……
“希音,你好像知道的东西不少啊?”中午点菜完后,方闲如此问周希音。
周希音则一边对服务员说:“老板,再多给我们送一碗土豆丝,用酸辣椒炒的那种。多算钱没关系。”
周希音的注意力,不在方闲这里。
慈县的土豆,全都是农家种的,有部分是高山土豆,炒起来很脆很香,是沙市超市里买的土豆没有的味道,且有多种做法。
这边还有用野胡葱煮土豆片的,也好吃,软软糯糯。
“好的美女。”服务员点头。
周希音这才转头,仿佛暴露吃货本性后的她,脸略红:“方师兄你刚刚问我什么?”
“我问的是,周师妹好像知道很多文献和书本上都没有的东西。”方闲道。
方闲的理论不差了,理论是一种认知。
5级理论都达不到的盲区,这可不简单了啊。
“奥。”周希音马上恍然大悟:“师兄,我今天提到的很多器械,都是罕见病种的配套器械,是因为病例太少,十多年都没累积足够多数量的病例量。”
方闲瞬间明悟:“这些很多器械,都是周教授做出来的么?”
如果还没有见面于文章上,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在课本上,更不可能出现在大部分医生的视野里。
对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如今的管理越发严格,宁缺毋滥,严格管控准入原则,是保证患者权益的最低处。
不是你一个人说好用就可以用,也不是一少部分人说好就是好,要经得起数据和岁月的考验,没出问题,才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
在临床中,一些器械搁置一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投入临床,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甚至有一些医生,为了研究一些罕见的病种,等一辈子,等自己的学生成稿,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医学的直接接触对象是人,因此医学的研究,再如何手续繁杂,再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否则的话,三鹿奶粉带来的伤害面积算什么?
“嗯!~”周希音点了点头,没过多深入这个话题。
因每次只要她一提自己的父亲,那么话题就会彻底转移,要么就是对方直接心理崩溃得直接热情洋溢,要么就是崩溃得无话可说。
“周教授真的是一位奇人。”方闲如此感慨着。
“师兄,你知道一种说法嘛?就是医疗技术的高级体现,就是理论成稿,更高级的体现,就是承载于客观的物体上。这就叫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周希音适时地这般说。
“是啊!”
“医疗技术的高级体现是理论,更高级是载体。”
“不过一般人,哪里能够做到理论和载体这一步啊?”方闲微微摇头。
想要成理论,就千难万难,也就是他现在跟着徐凤年教授混,在自己叔叔的灌输下,勉强促成了一些理论的长进。
这是新的理论和认知,但要有知识的载体,则需要更进一步。
就外科最关键的手术刀,国产能够做的也就是低中端。比如说普通的电刀、柳叶刀、尖刀这些。
比如说等离子电刀,超声骨刀。
则由于技术被垄断无法生产。
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不是目前才发达,而是一直发达。
也不是一两个方面发达,而是方方面面,技术水平都要比华国更高,即便目前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很强,但也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方师兄,你也是有机会的。”
“或许你不能创造,但你可以推进,用你的技术,去推进。”周希音又如此说,像是在安慰,可她的语气和表情都认真,又不像是安慰。
“推进?”方闲有些疑问。
“对,就是推进。”
“其实有一些东西,不是它不够好,而是目前还没有比较合适的方法,证明它更好。”
“而要有这样的证明,就必须有客观的数据。要得到这样的数据,在医学技术方面,5级技能的数量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在同样的水平下,使用不同的器械,哪个的预后更好,那就是更好。”
“或者说,不用很精湛的医疗技术,仍然能够达到精湛医疗技术所能够达到的预后,那也就是更好,可如何管控住这样的偏倚,是最致命的一个问题。”
医学研究中的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要在研究工作中完全避免误差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对于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误差,我们要在临床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尽量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使研究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讲,偏倚是抽样调查所无法避免的误差。也就是说,只要是抽样,就会产生偏倚。
相应地,要最大限度地控制偏倚,只能通过多次抽样、预实验等手段加以判断。由于许多调查或实验是无法重复或进行预实验的,所以经验在偏倚的处理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人为的偏倚,是很难把控的一个因素。
一个理论要被认可,可重复性是关键。
而这样的可重复性,是不应具有特殊人群选择的,而是必须所有人去重复,都能做得到,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这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