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阅读网 > 其他小说 > 华枝春 > 65.红菱角
    华枝春/怀愫

    朝华等了两日,直到第三日清晨,别苑门上才收到写着荐福寺落款的信件。

    是个农人打扮的人送来的,一身布衣,头顶竹笠,挑着扁担,一头担着筐嫩菱樱桃,一头担着蚕豆香瓜,那封信就藏在樱桃里。

    这时节瓜香果熟,容家庄上和村上时常送些时鲜瓜果来。

    门上的人还以为是上容村的人来了,本待留他到后厨吃饭,谁知那人放下东西就走,门房追出去时,人都已经去远了。

    再看信上的落款是荐福寺,赶紧送到二门。

    朝华刚醒,甘棠就将信送上,拆信一看,确实是明镜师父的字迹。

    信上只有短短两行字,先是报平安,跟着又说她已给明空报了平安。

    至于一船人在哪,又是跟谁在一起,明镜师父一句都没透露。

    知道人无事,朝华心头大定。明镜师父能送信是那人首肯的,信上的内容自然也是他点过头的。

    明明报平安就行,还特意告知她已经向留在荐福寺守寺的明空师父报过平安。

    是让她别再为这件事给明空师父写信。

    朝华将信收起,甘棠看姑娘似是终于放下心来,问:“要不要把跟船的人叫回来?”那,,几个人还在一路找船呢。

    “再等等,让他们多找两天。”

    甘棠不明所以,但她点头应声:“那,姑娘要不要给明空师父写信?”

    “不必,明空师父已经得着信了,我们什么也不要做。”朝华想了想问,“去岁是什么时候捐灯的?”

    年年真娘的生日,容家都会给荐福寺捐两座树灯,每座树灯都有丈余高,宝盖朱漆,彩画描金。

    树灯共有七层,每一层上都能再点七盏琉璃灯,一座树灯能点四十九盏小灯。

    专供到观音菩萨殿中,为真娘祈福延寿。

    “年年都是夫人生日前几日,今岁的已经备下了,要不要早些送去?”

    “不用,跟往年一样就行。捐灯,赠药,舍米舍布都要跟原来一样。”以前如何,现在就如何。

    “是。”甘棠记下,“厨房上问送来的那两筐东西,怎么处置?”

    瓜果都是鲜物,看着品相还极好,菱角生嫩,樱桃饱满,蚕豆青碧,瓜也皮大个大。

    “洗干净给各房分一分。”就当是他请她吃瓜果了。

    “好”甘棠笑着指一指挂在衣桁上的裙裳,“端阳宴上要穿戴的衣裳首饰,昨日就送来了,姑娘总得试一试。”

    要是有不合身的地方,家中绣楼里就有七八个绣娘在绣嫁妆,在家里就能改。

    朝华走到衣桁前,昨日实在没心情看这个,今天一看,衣裳已经熨烫过,还熏上了她常用的柏子香。

    端阳节当天穿的衣裙纹样或是五毒或是石榴,多是应景而制。

    容老太太年纪大了,爱红爱金,还一年比一年更爱热闹。

    偏偏除了永秀之外,家里几个女孩都更爱素色。朝华自不必说,令舒也爱穿轻灵雅致的衣裙。

    平日里老太太撒手不管,大节里制衣裙,她就要着意打扮打扮孙女们。

    去岁的端阳节用纪红纱罗和天碧色纱罗裁了衣裳,每个女孩都得了一串玉玲珑系腰,首把孙女儿们打扮得像枝间刚开的石榴花。

    这回送来的衣裳,红也确实是红,只是红得略显黯淡。

    裙上的花纹也是祖母平日最不喜欢的那种,贵重但繁杂,不说别致俏丽了,朝华穿在身上都显得老成无趣。

    芸苓捧镜,甘棠打开首饰匣子,捧着蜘蛛钗给朝华看:“这一回的首饰,也都是应景儿的。”

    要论精巧那真没有,赤金打的五毒,镶嵌着华贵宝石。

    头上重,衣上杂,堆叠得满身都是,连丫头们都知道这些不好看。

    朝华试过衣裙,又簪戴上首饰。

    照着镜子,缓缓转了一圈,对甘棠道:“要不那日的粉略厚些?胭脂也浓些?”

    祖母既然想让她们姐妹几个不要出挑,那她就尽力不出挑。

    芸苓摇头:“姑娘本来淡妆就似浓妆,化了浓妆说不准反而压住了这身衣裳。”姑娘眉眼鼻唇皆生得分明,不必脂粉勾勒都形貌粲然。

    “我看姑娘那天装鹌鹑更好。”

    不笑不动,木胎美人,那便不出挑了。

    朝华闻言失笑,芸苓急了,捧着镜子连声止道:“姑娘自己看看!能笑不能笑?”

    “我知道。”朝华摇头,能让祖母如此严阵以待的,她怎么可能轻忽呢?

    到了端阳宴那日,朝华早早坐车去往老宅。

    几个女孩都是一样的衣裳首饰,站成一溜给容老太太看过,她满意的点了点头:“到时候你们就跟着我和你们大伯母。”

    紫宸观观主的端阳宴摆在画舫上。

    马车刚停下,令舒就悄悄扯扯朝华的袖子:“比楚家的半湖春还大得多。”

    楚家的画舫能叫半湖春自然是因为宽大精美,舫中不但男客女客可以分开坐,还在盛下个小丝竹班子舞乐唱南词给客人们听。

    那已经是城中最大的画舫的,没想到这艘舫会大那么多。

    舫前也不单是容家的马车,熟悉的人中就有楚家梅家和余知府家。

    余世娟也一身见客外衫,目光远远与朝华相交,彼此微微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袁琼璎的父亲官位低,不在受邀之列。

    还未上船,几姐妹低声交谈几句,等到个身穿杏黄道袍,手执银丝拂尘的貌美坤道上前来引客时,众人都沉默登舟,岸边一时只余风声鸟鸣声。

    端阳节正是西湖热闹的时候,画船箫鼓络绎不绝,苏白二堤上游人如织。

    城中百姓争看龙舟竞渡,湖上龙船四五只,头尾彩画如龙形,插着各色旗帜彩伞,水手在龙腹中划舟,十番锣鼓吹弹唱打,从初一到初十皆有热闹可瞧。

    远处锣鼓阵阵,此间却是两里开外就已经设下仪仗,不许游人靠近。

    明明是皇家排场,接引的人却偏偏作道姑打扮,事出有异,谁也不敢接耳议论。

    道姑上前来引路时,女眷们都低下头,就像芸苓说的,装鹌鹑。

    不止是接引人身着道袍,船上所有人都穿着道袍,容家姐妹规规矩矩站着,全把自己当作木胎。

    落座,奉茶。

    桌上食盒精巧,除了端阳节要吃的五毒菜,点心粽子看上去都是内造的。还有嫩荷叶托着菱角雪藕,虽摆设考究,却无人去动。

    上前来给容老太太奉茶的是年老坤道,看见容老太太时恍惚了片刻,笑了笑:“容夫人可还记得我?”

    容老太太平日里精神矍铄,今天却拄起了一根雕花木杖,走路时腰背也比原来低了两分,看见老坤道时,她怔了片刻才道:“是……”

    老坤道笑了笑:“一别经年,容夫人不记得我也寻常。”

    容老太太双手执礼:“我记得女仙人俗家的名字,只是如今仙人归了道门,便不知该如何称呼了。”

    她这么一说,老坤道脸上的笑意倒真了一分,望着容老太太点了点头,便又退到锦帘后去。

    这船上,除了人都穿着素面道袍外,余下锦帐珠围,雕栏画屏,处处都透着富贵奢华气象。

    容老太太与那位老坤道说过话之后,舱中又是寂静无声。

    来的官宦世家女子,不论平日里是活泼烂漫还是灵巧俏皮,此时个个都规行矩步,坐姿仪态仿佛一个师傅教导出来的,端正坐了半张椅子,低垂螓首。

    舱中也有奏乐,奏的却不是寻常雅乐,而是道音。

    道筒、竹琴、笏板、洞箫一响,诸人不像是来赴宴的,反倒像是来参加法会的。

    余世娟坐在离朝华不远处的玫瑰椅上,偶尔目光一碰,又低下去。

    所有人都在等着紫宸观观主出现,接连奏了三首道音奏,帘子终于动了。

    几个容色秀美的年轻道姑将纱帐一层一层挑起,从里面走出个紫纱道袍,头戴玉冠的女道士。

    她扫过众人,无人敢抬头与她目光相交。

    众人像商量好了一样,齐齐立起身来下拜,口中称呼的却是:“拜见观主。”

    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

    行礼的时候明白,称呼的时候糊涂。

    朝华跪在大伯母身后,她的身后是令舒、永秀。令惜实在年幼,衣裳虽做了,最后还是没让她来。

    果然,这些引宾的道姑和观中执事也没人指出容家少了个女孩子。

    “我如今身份,哪受得了如此大礼。”女道说完,满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众人缓缓起身落座,楚氏上前半步,扶起了容老太太。

    观主在看见容老太太行动不便时,还语带观切垂问出声:“我记得,容夫人四十岁上还能打马。”

    容老太太笑:“观主说笑了,四十岁已经是快三十年前了,如今这个年纪,我的腿脚已经算是好的了。”

    一句三十年前,说得女道目光微茫,看着座中或相熟或不相熟的人,有些还能看出些年轻时的模样来,有些当面都不相识了。

    她脸上神色变了几变,倏地眉目乖张起来,目光滑过年轻女孩们的脸。

    停在朝华的身上。

    “容夫人,你这个孙女,生得可真好啊。”

    朝华垂眉不动。

    容老太太强笑出声:“她们年轻面嫩,从小又长在余杭,没见过什么世面……”

    只听上首那人道:“我没说别的,就最大的那个生得好,叫她走上前来,让我瞧瞧。”

    容老太太手在大袖中一紧,脸上依旧笑着,回身看向朝华:“这是如今家里排行最长,朝华,你上前来,拜见观主。”

    朝华已经觉出观主目光有异,但她不知为何,听祖母的话站起身来,走到近前。

    伏身下拜:“民女容朝华,拜见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