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385章 不用马的车
那些疍民千里迢迢的跑过来的初衷就是为了过安定日子的,之所以停滞不前不过就是担心朝廷出了诓骗之意。
现在亲眼所见,朝廷做到这种地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他们确实也没啥可要求的了。
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上岸的话可不知猴年马月了,难不成他们后代子孙还要流浪于海上不成。
那样的日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当各船上的疍民代表把在直沽的情况转告回去的时候,那些人倒也没多做考虑便都直接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疍民们继续行进。
朱允熥也没着急回去,在朱高炽的陪同之之下去了北平。
这还是他第一次去。
北平城中围绕燕王府之外,后世紫禁城那片地方并未做多余的开发。
哪怕是有了玻璃水泥,但紫禁城仍不可否认乃为历史的瑰宝,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建筑上那都是能对外展示的名片。
因而,朱允熥决定即便是要迁都,也务必要还得按照当初朱棣迁迁都北平建皇宫的样式来。
所以,务必得先空出地方。
北平即便当初占了元大都的光,但地处北国所招战火虽不多,也依旧是非常的下萧条,与应天府那种水路发达的地方根本没法比。
一路走来,所见最多的不过都是些走南串北的商人,其余便是些短衣短裤的寻常百姓。
但唯一醒目的,就是在留出将来修建皇宫外的那些高门大宅。
这都是将要卖给那些高官的。
另外,还有些别墅区。
这是给那些身家不菲的商贾的。
之后,再往下就是些高楼了,七八十平,百十来平的都有。
这是给给寻常百姓的。
最后,在一些风景宜人之处还建有不少度假胜地,此乃方便那些达官显贵闲暇之际出来游玩的。
说白了,现在虽然还没有迁都,但整个北平都已经冲着迁都的方向发展了。
等将来一旦迁都的事情落实,富民实业便将立刻腰缠万贯。
这个计划在富明实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在落实了,到目前已经完成了九成。
现在的北平地价便宜的很,在水泥玻璃等主要运料自产自销的情况下,完成这个规划并没有多难。
刚开始有人不理解朱允熥为何要独独建设北平,随着那些疍民在北平城外各县安家落户后,抱着怀疑的人这才终于明白。
原来早就定好这计划了啊。
还有人说,区区疍民的身家能有多少,他们将来再怎么有钱,也不可能住的起那么好房子的。
至于朱允熥所想的那个规划就没人会往上面想了。
洪武二十四年的确是迁都之意,当初老朱派朱标巡视西安也是为了迁都准备的,这满朝上下谁都知道。
只不过,那时迁都考虑的是西安和洛阳。
主要是西安。
老朱当时分藩朱樉的时候,就曾和他说过要让过去之治理西安以备将来迁都所用。
但,朱标去西安走了一趟后就病了,朱樉也已经走了好几年了。
近十年的时间,当初曾听闻要迁都的朝臣也都不复存在了,谁都不会再联想到朱允熥疍民安置在北平是为了将来的迁都了。
更何况,富民实业不止在北平大搞房地产建设,从南到北哪里由都有富明土建的影子。
结合着这些,更没人想到了。
他们没人想到正好,正好能让朱允熥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完成在北平的布局。
在城外安置疍民的地方走了一圈,瞅着那些整齐的高楼,以及拖家带口有条不紊乔迁新居的疍民们,朱允熥说不欣慰那是假的。
这些房子由富明实业的人负责规划,然后再由疍民的那些小头领负责楼层。
如此一来,能让疍民们对朝廷少了些抱怨,能够尽快完成安置工作。
除了借贷房子之外,还会分发农具给予三月粮食,以帮助疍民们尽快安家。
过来早的那些人,现在已经开始耕种起来,听说种的最多的人已经种下十亩玉米了。
后来过来的那些人哪甘落后,随便挑了处房子便领着家里妻儿老小下地了。
在他们眼里这么窗明几净的房子,还有灯火明亮的电灯,粉刷的白白净净的那都堪比神仙了,哪还啥好挑剔的。
想要这房子永远属于自己,将来全家永远都不至于饿肚子,只能是先把粮食种下去。
要知道,那都是无主的荒地,他们开垦的越多家资也就越雄厚。
别看他们现在都是海上上来的疍民,等一个月后各家就拉开距离了。
而拉开距离的关键是啥,那就在于谁开垦的荒地多。
瞧着热闹繁忙的场面,朱允熥只远远的瞅了一眼便走了。
现在所有人都忙着开垦,他这个时候过去恐会不受欢迎。
从城外回去又在城内走了一圈,朱允熥这才去了燕王府。
现在朱棣虽然还在倭国,但朱允熥大老远来过来了,总得登门拜访一下徐王妃的。
这也是长辈对晚辈应尽的礼仪。
知道朱允熥到了北平,徐王妃一早就开始忙活了,安排下人对整个王府洒扫庭除,又在王府门外张灯结彩作为隆重。
之后,又让朱高炽领着王府全体属官打开中门等候在门外。
朱允熥本就不是以私人身份出来的,即便是朱棣在也必须得以如此礼仪迎接朱允熥这太子。
朱允熥到达燕王府,见到的就是这一幕。
以他的实力来看朱棣并没有啥不端的心思,但就燕王府从上到下表现的恭敬来看,多少有些太过谨慎了。
不过,即便不信朱棣,但朱标肯定信。
朱标的年纪比朱棣大不了几岁,以现在的身体素质看,不见得就会走在朱棣前面。
只要朱标还在一日,朱棣再有啥心思都不是他所需要担心的。
以朱标的能力完全可以镇压朱棣,即便朱棣真有个啥歹心,朱标也可以一呼百应召见其他王爷勤王。
所有的心思在脑中一闪而空,随后朱允熥翻身下马。
在众人山呼海啸的叩拜中,朱允熥先扶起了朱高炽,又冲着王府的那些属官,道:“各位的心意孤都知道了。”
“但孤只是处理疍民后以侄儿的身份顺便来拜谒一下四婶的,并非公事而来就不必要如此隆重了。”
这些燕王府属官当然知道朱允熥是以家事过来的额,要不然也不会把仪仗留在船上,只带两个护卫着便服过来了。
但不管如何,他们却不能不拜。
见朱允熥这么说,一众属官倒也没强留,全都识趣的纷纷退走。
当人都走光后,朱允熥也没责怪朱高炽的隆重欢迎,只笑着问道:“先领孤拜见四婶吧。”
“好,哥。”
朱允熥以家礼相称,朱高炽也不客气。
燕王府占地面积是不小的,但在铺设上却没有那么夸张,所有花草基本都是一般的,并没有多少名贵之物。
在朱高炽带领下,一路进入内宅。
徐王妃领着女卷早就在恭迎了,见到朱允熥过来远远的就行了臣礼。
“四婶不必多礼。”
“侄儿见过四婶。”
朱允熥快步走过,也给徐王妃见了礼。
“允熥,快起来。”
徐王妃温婉的笑着,把朱允熥拉了起来。
“来进来坐。”
之后,又把朱允熥拉进身后的花厅。
坐下之后,便有人送来了茶水。
灌了些茶后,朱允熥道:“疍民的事情差不多安顿好了,接下来就得靠高炽帮忙串联一下富明实业和北平的官府,需要哪方出力的就让他们尽了全力。”
“侄儿明天就启程回去了,可惜四叔还在倭国不能得以一见。”
朱允熥聊着家常,徐王妃也谈吐有度地回道:“殿下为子为臣的理应给飞父皇给大哥分忧,高炽年纪太轻太缺乏历练,正好可以让他多长些本事。”
聊了许久,反正气氛挺好。
之后,又转到饭桌上。
朱棣就藩快二十年了,家里的人早就习惯北方菜系,但在饭桌上全都以江南菜系为主,这是为了顾及朱允熥的口味。
见到这,朱允熥还没等落座,便道:“这真是太丰盛了,随便吃些家常饭也就行了。”
由于朱棣没在,家里只有朱高炽一人,徐王妃也就跟着一块上桌了。
徐王妃既然在,当然就由她为主。
“你好不容易来一次,这都是应该的。”
“你四叔知道你要来北平,专门发电叮嘱过,让家里好生招待你。”
“还说你要是不忙着回去,那就在家里多住上几天,从府里找些可靠的人手在关口上走一走。”
朱允熥之前多次和朱棣打探过漠北的情况看得出来这这也是朱棣的一片真心。
不然的话,先不说这是否冒险,也绝不会以他的身份建议朱允熥往关外走的。
“谢四叔。”
“谢四婶。”
“关上就不去了,父亲召命不敢违,让侄儿处理了疍民的事情就回去。”
“父亲说,北平有四叔的布局就无需侄儿操心了。”
朱棣虽然在倭国,但却依旧对北平在遥控指挥,朱标这样做也是表示对朱棣的信任。
朱允熥在解决了直沽的问题,准备来北平时就曾和朱标请示过这个事情,但被朱标当场给拒绝了。
知道朱标的用意何在,朱允熥也就没再坚持。
“好,那四婶转告殿下。”
徐王妃只是代朱棣传言,当然是朱允熥怎么决定那就怎么来了,肯定不能代朱棣做决定的,这于礼法上也不合。
再之后,又是家长里短的寒暄。
徐王妃虽是武将之女,但书读的多有女诸生之称,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很得体。
对朱允熥既有长辈的关怀,同时又有为人臣的恭敬,反正一顿饭下来吃的那是非常舒服。
再之后,又是闲聊。
一直到快睡的时候,徐王妃才让朱高炽带着朱允熥去歇息。
次日,朱允熥启程回京,徐王妃又安排朱高炽亲自送至通州码头。
出来的时候是为了安抚那些疍民才走的海路,回去的时候事情解决了当然是要走运河了。
挂着太子旗牌,一路畅通无阻。
虽说疍民的情况朱允熥随时汇报过去了,但还是有必要当面做些呈禀也好让朱标能有多更加细致的了解。
尤其是有人在药铺上动手脚以搞乱疍民上岸的问题上做了详细的说明,即便只是怀疑但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这并非不可能。”
“以前海禁之令再严但总有人会铤而走险,现在朝廷开了海利益更将巨大,富明实业抢走了一大半的利润,他们以此让朝廷重新海禁不是不可能的。”
朱标磨炼了这么多年,想到这些问题不足为奇。
“这样吧,安排锦衣卫盯着。”
“那些大族家资雄厚,再有其他抗衡举措不是不可能。”
朱标嫌锦衣卫权柄太大,但他本身不是个迂腐之人,该用的时候还是会用的。
“是。”
朱允熥点头应下后,朱标随之笑了笑,道:“你先别歇了,马上去你皇爷爷那儿走一趟吧,你刚走的时候你皇爷爷一直忍着没问题,最近几日估计是实在担心你遣人问了你好多次了。”
老朱外冷内热,别看表面上好像坐冰山,但内心还是很柔软的。
有这样的担心,一点儿都不稀奇。
朱允熥也道:“好,儿子现在就去。”
“去的时候儿子担心皇爷爷担心就没和他老人家说实话,估计担心遣人来问儿子下落又被钻营之人离间天家亲情。”
“不问又是在担心儿子,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儿子要是再不回来,皇爷爷恐连父亲都不信了。”
以前的老朱也会担心朱允熥,但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正是因为闲下来了,才会想这么多。
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这样的担心自然也就会越来越重。
朱允熥笑着说了几句,随后便马不停蹄的去了老朱那儿。
而在朱允熥过去时,老朱拄着抓着魏良仁的手正在锻炼。
魏良仁年纪也大了,老朱抓着他就能走,说明不过只是找了个支撑。
看来卢志明的治疗方法很管用,竟然真的让老朱恢复了。
看在老朱在复健,朱允熥一直没说话,到老朱坐下歇息的时候,朱允熥才从伺候的内伺中抢来水杯给老朱送去。
老朱第六感感觉出了不同,扭头一看竟是日思念想的朱允熥。
不等朱允熥说话,朱允熥便走到老朱面前,道:“孙儿拜见皇爷爷。”
“啥时候回来的?”
朱允熥抬头,道:“刚回来。”
“孙儿先去和父亲复了命,衣服都还没来得及换随后便来拜见皇爷爷了。”
老朱上下打量了朱允熥一眼,大概是觉他并没有撒谎,这才道:“这还差不多,起来吧。”
朱允熥起身站起,然后蹲到老朱身边,帮老朱捶着腿,道:“皇爷爷的病好像好了很多,手也没有之前抖的厉害了。”
说到这儿,魏良仁马上接话道:“是啊,皇爷好了很多。”
“皇爷爷一直都在积极复健,这应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老朱从布衣起家到今天身上的毅力本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皇爷爷在身体可以的情况下多训练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之后,朱允熥边帮老朱按摩,边大致介绍了一下他这次出去干的事情。
不与老朱说只是担心老朱担心他的安全,至始至终就没有不想让老朱知道这个事情的打算。
这事儿看起来蹊跷,但一切都在掌握中。
而且老朱自从禅让朱标后,碰上那些贪官奸商也没那么大的怒气了,反正只要朱允熥朱标没事那就行了。
正说着,魏良仁见一小太监探头探脑的往过来张望,只能不露声色的悄悄过去。
片刻后重新返回。
“殿下,黄侍郎求见。”
黄观找他都找到这儿了那毕竟是有大事的,朱允熥也不敢耽搁,起身道:“那皇爷爷,孙儿去去就来。”
朱允熥走出两步,只听老朱在他身后道:“这小子比咱都忙。”
到了门外,黄观连礼都顾不上了,欣喜道:“殿下说的那种不用马拉的车研究出来了,知道殿下返京到了陛下这儿,臣就迫不及待的赶过来了。”
知道了蒸汽机的原理,弄出个汽车并不难。
再说了,相较于复杂的宝船,汽车实在是不值一提,这个时候才弄出来已经算是比较迟的了。
朱允熥没有黄观那么没见过世面,只是澹澹问道:“试验完成了吗?”
以前职大每弄出一件东西,朱允熥都会一起帮忙试验,那次试验飞球的时候,更是差点让送入了狼嘴。
但随着后来职大新鲜东西越来越多,朱允熥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去协助试验,只能是在实验没问题后把成品给朱允熥。
之后再由朱允熥判断价值如何,该如何往下安排投产。
有的用处不大那就只能暂且搁置,而投产与否不仅在职称上有所不同,就连奖赏同样有高有低。
因而,很多人不仅专研发明创造,但也无比盼望着他们的东西能被重用。
“试验了。”
“已经达到要求了。”
黄观管理职大这么长时间一直兢兢业业的,对于黄观朱允熥那是绝对信任。
听黄观这么说,朱允熥也不再过多怀疑,道:“你让人安排一下,孤代带着皇爷爷去试坐,确定没问题的话那就投产吧。”
一辆没有马拉的车,那得引起多大的轰动,同时又得是多大的一笔收入。
当然,这只是想象而已。
当年慈禧第一次坐汽车就是嫌司机和坐车之人平起平坐,从此再也不愿再坐汽车。
现在虽然在新式科举的冲击之下,士林中不再都是迂腐的文人了,但这样的人不是没有。
想要被所有人采纳,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这都不重要。
只要能让老朱接受,这就是个很不错向导作用了。
毕竟哪怕老朱禅让再不管朝廷的事情,但老朱的地位仍旧啥时候都不敢撼动。
太上皇都不嫌弃乱了尊卑,你又是啥身份凭啥又要嫌弃。
安排黄观去准备,朱允熥则与老朱说明了实情,道:“皇爷爷,还记得郑和的宝船吗?”
一个简单的问题,被老朱给骂了一顿。
“咱还没老湖涂。”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这样的老朱,才让朱允熥放心。
要知道,以前老朱正常说句话都不能,更何况还是像现在这样声如洪钟似的骂人了。
“是是是。”
“是孙儿的错。”
朱允熥还是像之前那样该认错的时候就认错,笑着回道:“孙儿是想说,郑和的宝船不依靠风帆就能在水里航行,而还有种车不依靠马匹就能在陆上行走,皇爷爷可要去看看。”
听罢,老朱来精神了。
正是因为有老朱这种不拘泥于陈规之人的支持,才能有现在职大的如火如荼,也才能支持大明经济有如此繁荣蓬勃的发展。
“走吧,皇爷爷。”
“那汽车已经走过试验阶段了,孙儿带您先去熘一圈。”
随后,朱允熥又道:“把皇爷爷的轮椅推来。”
老朱的住处和职大学社还有挺长一大段距离,让是带着仪仗过去职大上下难免得误工迎接,这也违背了老朱低调的初衷。
而老朱的情况虽然好了很多,但也还是不适合奏太多的路。
所以,坐着轮椅过去那是最合适的了。
对于朱允熥给的安排老朱并没有否认,魏良仁推来轮椅后,朱允熥用轮椅推着老朱,身后跟着老朱从宫里带出来的内伺和护卫。
朱允熥则没带一人。
有这些人在,能护卫好老朱也就能护卫好他。
再说了这也是他的地盘,在他的地盘上的安保措施他还是很放心的。
更何况,以他现在的身手碰到一个两个刺客,他完全有足够的能力自保。
只要拖得一二息,自然会有人前来相助。
黄观知道朱允熥要带老朱过来,但同时又不想惊动太大,于是也没有搞得太过声势隆重,只把负责汽车原理制造的人带了过来。
而这些东西发展到这样已经不是一个专业单独就能完成的了,需要原理方面的安排,也需要外壳的组装,甚至还有内饰的美观。
这是好几个专业共同合作的。
朱允熥知道情况后,先让人把参与汽车制造的人全部都叫过来。
再不愿人多眼杂也不在乎再多这么一二十人,让所有参与制造之人都过来,这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和自己和老朱见个面。
虽然只是表面上的恩赏,但却并不妨碍他们的虚荣。
等人全部过来后,朱允熥也没试着坐汽车,反而先一一询问了他们在汽车上都坐了啥。
哪怕只是为了让朱允熥试驾擦了车的人,朱允熥也都亲自对他们做了口头褒奖。
事实证明,多费了些功夫还是很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