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 15、015 寄钱
    第十五章

    林叙坐着静静思考了片刻,拿起笔,构思完标题之后,把自己一篇作文中的要点先列出来,基本结构确定了,他才开始往格子纸上想内容。

    没动笔之后,光是想框架林叙都觉得头大如斗,可真开始动笔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其实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写。

    林叙的文笔确实有些粗糙,文字功底不厚实,不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林叙基本不写废话,能用在作文里的名人名言和素材他都往里面套,哪怕文辞不够优美,至少他的文段是简洁的。

    沾赵海平的光,林叙这十几天的阅读量着实提升了不少,赵海平的作文功底比他扎实,林叙把他写的作文当范文在用。

    一篇作文写完,林叙看一眼时间,他写了差不多50分钟,检查完错别字和结构,他把作文本拿给赵海平检查:“看我这篇写得怎么样?”

    赵海平低头看了几分钟:“比上一篇好。”

    他看了林叙三四篇作文了,有以前写的,也有两人认识之后林叙写的,他发现,林叙最近对结构的把握越来越好了,他的文笔不算太好,但至少文字平实,在考场上,改卷老师未必就喜欢那些华丽的用词。

    赵海平在村小当语文老师,有些学生写作文能摆出一堆道理,或者喜欢用一些老师同学都没怎么见过的词,但那些文章在他看来不够充实,换句话说,是内容不够,才要堆砌一些内容之外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林叙写的东西挺真情实感的,不飘,就算遇上挑剔的老师,他的作文分也应该在合格线以上。

    “咱们今年这场考试,给分不会太严的。”赵海平笃定道。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看法,林叙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从大学停招到现在,不仅他们高中毕业生苦苦期盼回归校园,依然坚守在校园的老师们也希望把自己满身的知识传授给学子们。

    推荐入学虽然并非都是坏处,可这批学生的水准参差不齐,完全没有办法满足大学和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作文给我看看呗!”赵海平才看完林叙的作文不久,林培的手就伸了过来。

    几分钟后,他冲林叙露出哀怨的表情:“你是不是背着我偷偷学了?”

    林叙:“……我都是光明正大学,哪有偷偷?”

    林培瞅了一眼自己的作文,尤其是那狗爬一般的字,不由深沉叹了口气。

    林叙进步太快了,他压力太大了好吗?

    虽说林叙没提过自己想考哪所大学,但林培想着,他俩能读同一所大学最好,如果读不了同一所大学,那在同一个城市也好。

    而现在,据他所知,那些一座城市里有好几所大学的,都是数得上号的大城市。

    宁安市倒是有好几所大学,不过林培觉得,林叙恐怕不会去那边读书。

    他决定从今天起好好练字,语文分数一定不能输给林叙!

    ……

    赵海平他们又一次学到了夜里11点,两人如果是白天过来,学习的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夜里11点,中午他们和林叙林培一起吃饭。

    只要白天过来,两人绝不空手,有一回学校发了点肉,赵海平直接带给外公外婆了。

    这年头吃口肉不容易,他带的肉外婆炒了一盘,全给他们复习的人吃了,剩下的油沾了锅边煮了豆腐汤,豆腐是磨的豆子做的豆腐,放点红辣椒,再放点舅妈做的酱菜,最后再来一把白菜一起炖,天冷的时候来上一碗特别舒服。

    还剩下一点肉,外婆还是让赵海平带回自己家了。

    不管天有多冷,下雨还是下小雪,林文华都把赵海平他们送到村口,农村村道分大路小路,虽然都是泥巴路,大路到底比小路好走一些。

    ……

    林叙复习化学的节奏也比他的计划要快一些,同样是基础不足,他感觉化学学起来比物理更容易,几个关键的定律记住,再把元素的一些特性记住,就能解决不少题目了。

    还有一点,林培这一科的复习进度更快,林叙才看完第一册,林培已经学完了,两人有事没事就会找题出来做。

    化学题目出得也短,有一些题干脆就是把化学式列出来,叫人答化合物的名称。

    当然,《自学丛书》第一册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从第二册开始,难度就在加深了,不过第二册本身就是在第一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林叙第一册的基本元素学得还比较扎实,第二册想跟上并不算太难。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章林叙学得慢一些,什么阳离子阴离子,什么从盐酸和醋酸中置换氧气,他看到那些正负符号都有些头大。

    不过虽然累,林叙通常只休息十分钟就继续往下看,他不要求自己100%全部弄懂,但只要是他能掌握的内容,他必然想尽办法去掌握。

    反正他一直在桌上摆好几本书,这本看不懂就去那一本找答案,总有能让他思路明朗的答案在。

    ……

    天冷之后,对林叙来说,起床成了个大难题。

    暖气空调羽绒被羊毛被都没有,有的只是沉得跟铅砣似的棉花,棉花不是新棉花,就算放太阳底下晒过,被子依然是硬邦邦的。

    今年到了11月,红河村这边忽然就冷了,说是温度骤降毫不夸张,舅妈给他俩做的衣服还在裁缝那排队,她只能加班加点,先给他俩织件毛衣。

    林叙和林培都不爱穿毛衣,因为现在的毛线不是后世那种松软的毛线,羊毛羊绒之类的更是不要想,舅妈织得又密,那毛衣往身上一穿都撑不开,光穿上都费劲,穿着它写东西,手脚都舒展不开。

    林家没有养狗,林叙偶尔会去邻居家蹭狗摸,可惜只要林培和他在一块,那狗就追着他俩狂叫,有一回林培的鞋都给跑掉了,那狗于是也不追他俩了,叼着鞋就回去了。

    林培因此挨了舅妈好一通骂。

    总而言之,林叙每天起床都要做一次心理建设。

    好在也只有起床这段时间比较难熬,只要下了床,林叙有耐心在书桌前坐一整天。

    11月一天一天过去,林叙把化学的第三册看完,只剩下最后一册,他语文和政治两科该抱的佛脚也都抱了,他可以自信地说,除非今年考那种很生僻的知识点,该他复习的,他已经基本都复习到位了。

    仔细想想,从他重生回到1977年,也才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已。

    可现在,虽然还没能去考场上证明自己,可他的心态和上辈子已经完全不同了,他感觉自己大脑里储存着沉甸甸的知识,不是上辈子那种茫然走进考场的状态。

    他的大脑是明朗的,就算遇到那种难以攻克的题目,林叙也不会完全没有头绪,他至少能剥出一两个自己已知的知识点。

    哪怕他无法拿走那道题全部的分数,可放掉几分丝毫不会让他觉得紧张。

    林叙现在非常安稳。

    他看着黄历一页一页被撕开,11月27这个日期越来越近,心里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从容感。

    甚至可以说,他在期待高考那一刻的到来。

    ……

    这天,林叙他俩和赵海平两人围着一张数学试卷热烈讨论,上回的100题做完之后,几人一翻琢磨,又搞出了100题续、100题再续,赵海平和钱鸿把卷子带回去做,卷子被隔壁村的人不小心瞧见了,就以5角钱高价买了下来。

    “都说你们出的卷子好,这价钱一点也不贵,不然就咱们这乡下,到哪里去买卷子?”

    何况经过他们的几次讨论,这几套卷子的答案越来越清晰,有不少题都有两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他们几个人都很喜欢这种讨论方式,讨论过的题,记忆必然是最深刻的,自己想不到的点,其他人能想到,换一种思路就能换一种解法,新的解法针对的又不是单一的某道题,而是今后自己可能遇到的同一类题型。

    “选a,我的解法在这里。”

    “我选的d,怎么就选a呢?”

    选d的人目光一扫,另外三个人居然都选的a。

    不用讨论,也不用争辩了:“……我刚刚答这题的时候在想什么,怎么就选d了?”

    一张试卷有些题过得快,有些题则要慢慢讨论,100道题至少都得五个小时,有时候讨论着讨论着忘了时间,11点半以后还没讨论完,过了12点的话,赵海平和钱鸿干脆就在林家住下了。

    这样的情况之前很少,不过随着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倒是一天天多了起来。

    一个人复习,知识点多少会遗漏一些,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压力会变小,不管怎么说,他们是一起参加高考的,不是某个人单独去参加。

    这天讨论完一道平面几何题之后,林文华过来,丢给几人一包花生糖:“我刚刚去镇上邮局,人家给的。”

    林叙觉得,他舅可能是去了邮局,不过这糖未必就是人家给的,可能就是他买的,担心赵海平他们有压力才这么说。

    几人分糖的间隙,林文华冲林叙勾了勾手:“顾……你爸他寄钱过来了。”

    林文华摊开一张汇款单,汇款单上写着人民币四十元整,是林叙到红河村之后顾国前寄来的最大的一笔款项。

    和汇款单一起到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上,顾国前写,听说林叙最近在备战高考,一人备考,经济上恐怕会很吃力,这些钱可以为他减轻一些压力。

    又说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很欣慰”,虽说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林叙如果能考回城,他也发自内心为林叙高兴。

    林叙冷哼一声,上辈子顾国前可没有这么“欣慰”和“高兴”过。

    他猜,大概是顾征和王书梅那边做了什么,才让顾国前忽然想起他还有一个儿子。

    白给的钱,林叙自然不会客气。

    “小舅,你拿着吧。”林叙道,“等过年了给你和舅妈买两件衣服,称些肉,给家里添点东西。”

    林文华却摇头:“我怕你拿了他的钱,他那边又让你为难。要不这样,这钱放我这也行,等你上大学了,给你做路费,再添点行头,要去大城市呢。”

    林文华从来不说林叙考不上这种话,他一直兴高采烈地觉得自己外甥能去大城市读大学。

    虽然读大学难,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可在林文华心里,别人考不上不代表林叙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