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偶然草》、《涛语》、《石评梅作品集》等多部着作传世的民国才女石评梅,1902年出生于山西平定县,时称"北京着名女诗人"。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和美好爱情的追求。
然,这样一位思想进步、敢于呐喊的才女,1928年因患脑炎而逝,只活了27岁,短促的一生抹上极其清冷的色彩。
(一)小时候的幸运
原本来自书香门第的石评梅,很受父母喜爱,小时候的生活还是挺好的。
举人出身的父亲石铭乃清末举人,从石评梅3岁起,就严格教她启蒙念书识字,若所教的字还没认熟,哪怕到晚上,也要念熟后才允许入睡。
石评梅上了小学后,父亲便指引她熟读《四书》、《诗经》等古典读物。不久,父亲到山西省立图书馆工作后,她随父到太原,就读太原女子师范附小,毕业后在太原女师继续攻读。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影响下,石评梅的学业总是名列前茅,打下了较好的国文底子。兼之她自小聪颖好学,典型的"学霸型"好学生,中学时代就有"才女"之称。
(二)考入北京女高师,迈向文坛
17岁时,石评梅在父亲的支持下,从太原女师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在北京女高师,石评梅除了认真读书学习外,开始创作诗和散文,诗歌《夜行》在校刊上发表后,崭露头角,才华逐渐施展。
次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与北大优秀学生高君宇相识,两人"他乡遇故交",分外亲切,一见如故,视为知音,从此密切联系,畅谈理想,共话人生,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高君宇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在他的影响下,石评梅思想进步很快,文学光芒愈加显现。她所写的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在《晨报副刊》上连载刊发后,名声大震,成为北京文坛看好的一颗新星。
1923年,21岁的石评梅在女高师完成学业后,即受聘到北师大附中执教,担任国文、体育教员。
(三)知己高君宇英年悄然而逝
没有想到的是,石评梅引以为傲的知己高君宇在她23岁刚参加工作2年就传来噩耗。
高君宇因积极投身革命,被反动的北洋军阀通缉,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兼之情感郁积,不幸于1925年3月患急性阑尾炎,不治身亡,时年29岁。
高君宇病逝的这一噩耗令石评梅悲怮不已,深受打击。在北大与山西省立一中校友会联合发起的高君宇追悼大会上,她为高君宇题写了挽联:
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并在葬于陶然亭的高君宇墓的周围种植了十余株松柏。伤感之余,石评梅又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自语: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之后,石评梅还写下十多篇散文悼念他。
(四)突发脑炎,英年而去
为化悲痛为力量,石评梅决心终身不嫁,投入革命活动,告慰知己亡灵。
在好友陆晶清的支持下,石评梅与之深度合作,共同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等进步刊物,以此为利刃,刺向反动军阀的"心脏"。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后,石评梅与陆晶清在《妇女周刊》上发表"特别启事",声讨惨案的罪行。
1926年,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好友刘和珍遇难,陆晶清负伤。愤怒之下,24岁的石评梅参加北师大为刘和珍等举行的追悼大会后,如鲁迅先生一样,以笔为武器,相继写下《血尸》、《痛哭和珍》等文章,直斥反动军阀的暴行,表明铸就铁志追随英魂的决心。
此外,石评梅与好友陆晶清还编辑北京《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积极投身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创作之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文学成就,时称"北京着名女诗人"。她的代表作小说《匹马嘶风录》就是这一时期写的,得到很高的评价。
不幸的是,石评梅创作之路只有6年的时间。1928年9月,石评梅突发脑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医治无效,英年而去。
喜欢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请大家收藏:()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